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 第33-34条 环境公益诉讼司法救助、如何处理社会组织通过环境民事公益诉讼.docxVIP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 第33-34条 环境公益诉讼司法救助、如何处理社会组织通过环境民事公益诉讼.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第33?34条 环境公益诉讼司法救助、如何处理社会组织通 过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非法牟取经济利益权威理解与适用 目录 第三十三条【环境公益诉讼司法救助】 1 第三十四条【如何处理社会组织通过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非法牟取经济利益】 8 提示与声明 1、本文档内容节录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最高人民法 院环境资源审判庭编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 第431-451页 的内容; 2、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假设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15)1号 (2014年1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31次会议通过自2015年1月7日起施行) 第三十三条【环境公益诉讼司法救助】 原告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依法申请缓交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败诉或者局部败诉的原告申请减交或者免交诉讼费用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诉讼费 用交纳方法》的规定,视原告的经济状况和案件的审理情况决定是否准许。 【条文主旨】 本条是关于环境公益诉讼司法救助的规定。 【条文理解】 一、司法救助制度的历史沿革 司法救助(Access to Justice),又称为诉讼救助(Assistance Judiciare), [1]亦被称为诉讼 费用豁免制度(Institution of Exemption from Costs),古罗马法称之为“穷人规那么” (Poor Persons Rules)o⑵司法救助制度,最早可追溯到15世纪的英格兰,是一种使穷人可免费得 到法律顾问和代理人的帮助的制度。⑶1921年,德意志魏玛共和国开始了一项政府资助的 诉讼费援助计划,此后英国、荷兰、新西兰、挪威等国分别通过了诉讼费用援助法。1980 年《国际司法救助公约》制定后,司法救助由“穷人法”性质,转变为一项保障公民基本人 权的社会法。[4] 出于确保国家财政利益并防止当事人滥诉的考量,现代国家就民事案件一般都不给予私 人以免费的法律救助,而是采取民事诉讼收费原那么。但作为一项政策,立法者同时又规定不 应使某一诉讼行为成为富有者独有的特权,也不能使诉讼金额成为一项过重的负担,因为诉 讼秩序也可以维护社会利益。⑸伴随着这一政策的开展和实现,司法救助成为目前世界各 国普遍实行的一种司法救济制度。 司法救助在不同国家也有不同的名称,在日本被称为“法律扶助”,在英美法系国家被 称为“法律帮助”或“法律服务”,在法国被称为“司法帮助:我国的香港地区称为“法律 援助”,澳门地区称为“司法援助。台湾地区也称为“法律援助”。我国内地一般称为司法 救助。[6] 学界和司法实践对司法救助涵义的理解一般分两种,即广义的司法救助和狭义的司法救 助。狭义的司法救助,是目前学界、司法实践以及媒体经常使用的概念,亦被称为诉讼救助, 情形,其进行的诉讼很难获得公众的认可和信任,裁定驳回起诉是更妥当的选择。而且,能 够提起公益诉讼的社会组织不止一家,本司法解释也规定了因主体不适格而驳回起诉并不影 响其他具有原告资格的社会组织另行提起诉讼,故驳回起诉对环境公共利益保护的影响应该 是比拟小的。但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过程中,较多意见认为无须对是否驳回起诉作出明确规 定,而是可以在个案审理中由法官根据具体案情进行判断,即如果社会组织通过诉讼牟取经 济利益的情形比拟严重,到达了违法的程度,可以裁定驳回起诉;相反如果尚未到达违法的 程度,那么相关诉讼程序仍应继续进行,可通过其他方式对该社会组织予以惩戒。因为这种方 式比拟灵活,具有弹性,可根据个案的不同情况作出妥当处理,故本司法解释未明确规定被 告举证证明或法院发现社会组织有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行为时,法院是否应裁定驳回该社 会组织的起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法院不能作出驳回起诉的裁定,而是根据社会组织行为 的性质和程度进行具体判断。 三、社会组织有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行为时的处理 《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仅规定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但未规定对存 在这种行为的社会组织应如何处理,本条对此予以补充和明确。 一是对于原告的非法所得依法予以收缴。《民法通那么》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人 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适用上述规定外,还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进行非法 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处以罚款、拘留。收缴非法所得是民事主体应 当承当的一种民事责任。社会组织通过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违法牟取的经济利益属于非法所得, 法院有权依据上述规定予以收缴。 二是必要时可对原告的违法行为进行罚款。《民事诉讼法》第十章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 制措施进行了规定,即对阻碍民事诉讼的行为可以采取罚款、训诫、拘留等强制措施。该法 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老实信用原那么

文档评论(0)

159****38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