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闻雁
韦应物,唐代诗人,长安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因曾出任过苏州刺史,退职后定居苏州永定寺,故世称“ 韦苏州”。
首句以设问起。“ 故园” 指诗人的家乡京兆长安,“ 渺” ,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全句的意思是:家乡遥远,
模糊不清,不知在何处?思乡之情不言自明。第二句“ 归思方悠哉”,诗人直抒胸臆,发出感叹,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更使这归思无穷不已,悠然不尽了。这一句表达了诗人无限低徊怅惘之情。 “ 方” 字透出归思正浓,为第三、四句高斋闻雁蓄势。第三句“ 淮南秋雨夜” ,点明地点和季节。“ 淮南” 指今安徽淮河以南地区。当时诗人被贬为滁州刺史。身处异地,又值寂寥的秋雨之夜,“ 归思” 之情更盛。第四句“ 高斋闻雁来” , 诗人独坐高斋,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归雁在古诗文中,因来是思乡思亲之物。在凄清秋雨之夜,雁叫声更使诗人思乡情切,夜不能寐,浮想联翩,思绪万端。诗到此戛然而止,对“ 闻雁” 而后的感触不写一字,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想像和思考。
诗人主要生活于安史之乱后的动乱年代里,在宦海浮沉中,看到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但又无力抗争, 感到彷徨苦闷,因而在诗中流露了孤寂和低沉的情绪。我们透过渗透在全诗中的萧瑟凄清情调,不难看到在“ 归思”“ 闻雁” 的背后,隐现着时代的面影,蕴涵着诗人对时代的感受。
所以,这首诗的中心意思应归纳为:诗人通过“ 归思”“ 闻雁” 的描写,抒发了远宦思乡之情,也蕴涵着诗人对动乱时代的苦闷感受。
故乡遥远,模 糊不清,不知道在哪里啊?归家 的思绪正无穷无尽。在淮河的南 部的夜晚下着冰冷秋雨,我听到 大雁的叫声由远而近的传来。
古代 交通不便,远 飞的大雁常常 引起游子对 故土的怀念。 本诗作者在秋 雨之夜,归 思正深之际,听到自远 而近的燕叫声,其心中的感触较 之常人又深一层 。
池鹤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这首七律共有八句组成。首联“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写高高的竹笼里没有伴侣,意思是说, 鹤是养在池里的,不是养在竹笼中的,在竹笼中没有鹤的“ 伴侣”。这突出了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它的品格、风度也不是“ 群鸡” 能比的。
颔联“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是写丹顶鹤的外形特征。“ 丹砂” 又名朱砂,一种红色矿物,可以入药。这里诗人以“ 丹砂” 来比喻丹顶鹤头顶上的朱红色的皮肤。丹顶鹤的飞羽黑色,两翼折叠时覆于白色短尾上,当它展翅时,白色短尾就看不见了,所以诗人说“ 晒翅常疑白雪消” ,“ 白雪” 比喻“ 白色短尾” 。这一联是写池鹤的色彩美。“ 恐” 和“ 疑” 是人格化的描写。
颈联“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这一联采用反衬手法,写池鹤不仅风姿超凡,而且不会“ 语声娇” , 去讨好别人。诗人把丹顶鹤与鸬鹚相比,意在突出丹顶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的品格。“ 语声娇” ,声音娇媚, 以讨好主人,暗喻邀宠献媚。“ 苦嫌” ,诗人痕恨这种邀宠献媚的行为。
尾联“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写池鹤的鸣叫声美,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池鹤鸣叫时声音洪亮,《诗经 鹤鸣》中有“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句,就是鹤鸣洪亮的声音的。“ 临风一唳思何事” 是个设问句,“ 怅望青田云水遥” 的答句。“ 怅” ,惆怅,不如意。“ 青田云水遥” ,自已向往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但是可望而不可即。一个“ 怅” 字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说明他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其实,他厌恶仕途生活,追求“ 青田云水” 生活,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而已。
这首诗用群鸡、鹦鹉等禽鸟映衬丹顶鹤孤高的品格、超凡的风姿,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从而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在高 高的竹笼前 没有自己的 同伴,在乱哄 的鸡群却有 着自己的风 度。低下头 怕丹砂落下 ,晒翅的时候 担心白色的 羽翼消失。 转眼看到鸬鹚 觉得它毛色 污浊,又讨 厌鹦鹉太谄 媚。对风鸣 唳想的是什么,惆怅地 望向青青的田野和天之遥的云水 之间。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这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词 鹤立鸡群。在高高的竹笼前找不到自己的知 音,在庸俗的鸡群还凸显着自己 的风度和节操。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此句,从表面上看 ,是丹顶鹤害怕低下头 ,头上象征高贵的标志丹砂 落下,晒翅的时候担忧白色的毛 色变得不好看。从意义上理 解, 应该还有一层:低下头,不仅仅 担忧高贵的标志不再,还因为低 头本身就代表了屈服和卑微,和 孤高的形象气度相悖; “晒翅常疑白雪消 ”,这里的白 雪不仅仅是指毛色,更多的 是保持一种圣洁的清白。由此,一个清高孤傲,而 又不愿意对世俗妥协的丹顶鹤形 象便脱颖而出。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 鹉语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