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送东阳马生序》集锦
一、 [甲] 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溥(pǔ)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
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
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
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弗之怠 (懈怠,放松;)(2)负箧曳屣( 背 )
. .
(3)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肢,肢体;) (4)溥幼嗜学(爱好 )
.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者六七始已。
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 分) 余/因得/遍观群书。
21、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4 分)
(1 )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
(2 )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
22、读了[甲] [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3 分) 18、;
、能围绕“勤奋”、“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中的一点谈感触即可。
二、{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
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
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
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
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
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
样,他说: “ 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
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2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 分)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借) ②礼愈至 (周到)
. .
③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报酬) ④主人怪问衡(感到奇怪)
. .
2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2 分)
A 、 门人弟子填其室 或遇其叱咄 B 、 弗之怠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 、 邻舍有烛而不逮 以书映光而读之 D 、衡乃穿壁引其光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我站在他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②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主人被感动了,赞叹他的精神,把书借给他,后来,他就成为大学问家。
2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 分)
甲文①“余”凭诚信借书苦读。②“余”毕恭毕敬请教老师。
乙文乙文:①匡衡凿壁借光读书。②匡衡劳作不求报酬借书。
2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
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 分)一个人要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就应该:①刻苦勤奋 ②博览群
书 ③虚心请教。
1 / 8
三、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
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
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