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地下水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非常重要的水资源,其补给机制一直是水文水资源研究中长
期争论的问题。本研究选择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岔巴沟流域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氢氧同位素、
水化学、水文观测实验、现场调查等方法,通过分析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水化
学特征,探讨流域层面上补给源的时空变化及主要的补给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氯离子平衡法
评估浅层地下水的更新能力,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下水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主要结论如下:
一、阐明了降水、地表水的时空变化及其氢氧同位素、水化学特征。多年降水量呈下降趋
势,2004-2006 年间,5~9 月降水量占全年 90 %,中雨以上的降水占60~84%,5-10 月降水的 Cv
2 18 2
仍达 0.05~0.11 。次降水 δH 、δ O 的变化区间为-115.7~12.9‰、-16.16~4.9‰,多数暴雨 δH-80‰ ;
降水 d-excess 范围-18.8~18.4‰ ,降水量加权平均 d-excess 为 7.8‰ 。当地大气降水线为
δ2 18
H=7.57δ O+3.9 。径流深、径流系数及洪峰流量均呈下降趋势。旱季河水沿程富集,下游河水
d-excess 多数小于-10‰;雨季,洪峰的δ值与降水接近,非洪水期,河水 δ值沿程富集,淤地坝
下游地表水 d-excess-5‰ 。坡面径流的同位素组分与降水接近。
二、揭示了流域浅层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水化学组成特征。地下水 δ 值在旱季较稳定,
雨季前期和雨季的变幅逐渐增大,δ2 18
H-δ O 散点图更分散;定点采集地下水的 δ值以上游变化最
小,下游次之,中游地下水的 δ值变化显著,d-excess 在-8.6~12.3‰之间;地下水的 δ2 18
H-δ O 关
系为 δ2 18
H=3.34δ O-37.8 。上游地下水主要阴阳离子含量稳定,中、下游变化较大;上游阴离子以
2- -
SO4 为主,下游以 Cl 为主。
三、利用上述特征,讨论了流域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模式。主要补给模式有降水直接入
渗补给、地表水直接补给、淤地坝拦蓄地表水补给沟道地表水、淤地坝拦蓄地表水通过砂砾石层
或泥岩出露带补给、地表水与降水联合补给等,还可能存在降水的快速入渗补给。流域上游地下
水主要受降水的活塞式入渗补给,入渗过程中经历了较强的蒸发和充分混合。流域中、下游,淤
地坝周围及沟谷两侧的地下水主要接受地表水的补给,洪水和经历蒸发的地表水交替补给地下
水,补给时间长,这些区域地下水补给源变化频繁、更新能力强。
四、探讨了流域浅层地下水补给源的时空变化,评估了地下水的更新能力。
补给源转换最快、补给比例最高的站点在淤地坝附近的李家墕、杜家山站,位于主河道附
近的曹坪站地下水新补给源的补给比例也较高。淤地坝周围地下水的更新能力最强,较强区域在
主河道附近,河道的河水侧向补给沟道两侧地下水,较弱区域是在支沟附近,降水及洪水间歇性
地补给地下水,最弱的区域是只能接受降水入渗补给的梁峁区。采用氯离子平衡法估算出和民墕
站地下水每年的降水补给量约 30.6mm,用水量平衡法估算出目前整个流域地下水的年补给量约
16.1mm。尽管河道两侧补给比例较高,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已造成近年来梁峁区地下水可开采
量减小 30~90%,淤地坝附近区域是地下水位变化最小、补给能力最大的区域。
关键词:地下水,补给,氢氧同位素,水化学,岔巴沟流域
Abstract
Groundwater is significant water resources in the Hilly Loess Region of the Loess Plateau,
and important to local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construc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多尺度理论的海洋特征提取.pdf
- 基于多点模拟的亚像元制图.pdf
- 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精细分类方法研究:以朝鲜半岛中西部地域为例.pdf
- 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精细分类方法研究:以朝鲜半岛中西部地域为例-地理资源与环境.pdf
- 基于多源数据的环北京地区沙尘特征研究.pdf
- 基于多源数据与数据同化的陆面过程能量研究.pdf
- 基于多源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方法研究—以广州市为例.pdf
- 基于多主体模型的区域农业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pdf
- 基于多主体模型的区域农业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地理资源与环境.pdf
- 基于分形几何的dem 空间数据不确定性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