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时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VIP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时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1.刘邦崇尚黄老之道,但对儒生陆贾的《新语》大为赞赏,勉励太子读诗书,以太牢祭祀孔子,尊敬三老。这反映了(  ) A.儒学正统地位已确立 B.汉代尊儒有一定的延续性 C.汉初治国思想的转变 D.汉朝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 2.汉武帝《泰山刻石》中记载:“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与天无极,人民蕃息,天禄永得。”材料体现了(  ) A.“大一统”的政治理想 B.华夷平等的民族观念 C.“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 D.郡国并行的地方治理 3.从“屏藩”愿景到“离心”现实,再到武帝集权强汉,西汉最棘手的内政问题的化解,主要是通过(  ) A.设立刺史监国 B.使王国郡县化 C.推行崇文抑武 D.实施盐铁官营 4.汉武帝元狩元年,由于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谋反,汉武帝“乃作左官之律”,规定不经中央派任而私仕于诸侯的官吏即构成“左官罪”。此举旨在(  ) A.加强对地方的全面控制 B.废除郡国并行制度 C.确保君主权力高度集中 D.巩固贵族政治统治 5.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6.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髙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7.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注重实用而非理论研究。他对一部科技著作这样评论:“……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丈量土地、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这部科技著作是( ) A.《石氏星表》 B.《九章算术》 C.《授时历》 D.《本草纲目》 8.负责核查田地的官员给光武帝上书:“(田地数量)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不可问”的主要原因是( ) A.诸侯力量的强大 B.豪强地主的阻挠 C.土族力量的反对 D.藩镇割据的出现 9.张骞通西域后,政府招募了大量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沿线设关卡征税,并设置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防范匈奴的侵扰。这些举措( ) 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 B.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延伸 C.有助于丝绸之路的繁荣稳定 D.标志着西域被纳入郡国体系 10.史书记载东汉樊宏“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作器物,先种梓、漆……积以岁月,皆得其用……赀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据材料可知,东汉时期( ) A.豪强地主控制地方政治经济 B.田庄经济发展迅速造成土地兼并 C.田庄经济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D.豪强地主剥削人民加剧阶级矛盾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統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1.B 西汉初年的刘邦赞赏儒家学者,祭祀孔子,这说明汉代尊崇儒学有一定的延续性,B项正确;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A项;汉初的治国思想是黄老思想,排除C项;题干无法得出当时的学术氛围,排除D项。 2.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泰山刻石》中强调四海之内统一实行郡县,人民安享太平盛世,体现的是国家“大一统”的政治理想,A项正确;材料并未明确华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