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的形态特征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马铃薯的形态特征 一、根 直根系——种子繁殖所发生的根,有主侧根之分。 须根系——块茎繁殖所发生的根,为不定根,无主侧根之分。 须根系:芽眼根和匍匐根 芽眼根发生在初生长芽的基部靠种薯处 ,数量多,分枝能力强,是根系的主体。 匍匐根发生在地下茎节中上部节上,匍匐茎周围,每节3~6条,分枝力弱,长10~20cm。 大部分根系分存在0~30cm的土层内; 一般不超过70cm,个别根系入土深度150~200cm ; 水平伸展30cm。 品 种 早熟品种,根系较少,入土浅 晚熟品种,根系较多,入土深 栽培条件 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肥水适宜,及时中耕 培土,能促进根系发育。 马铃薯根系在地下的分布 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 二、茎 马铃薯的茎包括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和块茎。 种薯芽眼萌发的幼芽发育形成的地上枝条称地上茎。 多数品种茎高为30—l00cm。 栽培品种中,一般地上茎都是直立型或半直立型。 茎的颜色多为绿色,也有的品种在绿色中带有紫色和褐色。 茎的横切面在节处为圆形,节间部分为三棱、四棱或多棱。 在茎上由于组织增生而形成突起的翼(或翅),沿棱作直线着生的,称为直翼,沿棱作波状起伏着生的,称为波状翼。 (一)地上茎 地下茎是种薯发芽生长的枝条埋在土里的部分。 它的身上着生根系(芽眼根和匍匐根)、匍匐茎和块茎。 地下茎长度为10cm左右,节间短,有6~8个节。 (二)地下茎 马铃薯的匍匐茎由地下茎的节上腋芽长而成。 匍匐茎一般在出苗后7~10天开始发生,发生后10~15天便停止生长,顶端开始膨大形成块茎。 入土不深,大部集中在地表0~l0cm土层内。 匍匐茎长度一般为3~l0cm,野生种可长达1~3m。 匍匐茎具有地上茎的一切特性,担负着输送大量营养和水分的功能。 (三)匍匐茎 马铃薯的块茎,是由匍匐茎尖端膨大形成的一个缩短而肥大的变态茎。 块茎没有叶绿体,表皮有白、黄、紫、褐、黑等不同颜色。薯肉因品种不同而有白色或黄色之分。 块茎形状有圆形、长筒型、椭圆形等。 (四)块茎 块茎稍大后,鳞片状退化小叶凋萎脱落,残留的叶痕呈新月状,称为芽眉。 芽眉内侧表面向内凹陷成为芽眼。芽眼过深是一种不良性状。 每个芽眼内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未伸长的芽,中央较突出的为主芽,其余的为侧芽(或副芽)。 芽眼在薯块上是按螺旋次序排列的。 最顶部的一个芽眼较大,里边能长出的芽也较多,叫做顶芽。块茎侧面芽眼中长出的芽叫侧芽,尾部的芽眼较稀,所长出的芽叫尾芽。 顶芽最先萌发,而且幼芽壮,长势旺,这种现象叫顶芽优势。 块茎有头尾之分,与匍匐茎连接的一头是尾部,也叫脐部;另一头是头部,也叫顶部。 块茎表皮光滑,粗糙或有网纹,其上分布有皮孔(皮目)。 马铃薯块茎的解剖结构自外向里包括周皮、皮层、维管束环、外髓和内髓。 三、叶 马铃薯的第一、第二个初生叶片是单叶。 以后生长的叶子是奇数羽状复叶,叶片着生在复叶的叶轴上(也叫中肋)。

文档评论(0)

7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春市海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781MA52HUKW1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