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开 辟 水 源 济 苍 生
——海洋,解决淡水危机的希望
早在1977年,联合国水问题大会就曾向全世界发出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危机,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就是水——淡水。有些专家甚至预言:二十一世纪人们将为水而战。的确,种种迹象表明,水危机正向人类逼近。至今全世界每年约有25万人由于饮用被污染的淡水而致病死亡,12亿人缺少安全饮用的淡水。中国人均占有的淡水量已达世界公认的淡水危机开始阶段的极限指标——2000立方米。因此,1997年世界气象日、世界减灾日的主题均和水有关。如何解决日益加剧的淡水危机已迫在眉睫。各国在节约用水的同时,都着力于开辟新的水源,以缓解淡水危机。
一、海水淡化,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最重要的途径
约占地球贮水总量96.5%的海水由于其所含的盐类物质较多而一直使人类无法直接加以利用。随着地球上淡水危机的逐渐加剧,人类逐步将关注的目光移向辽阔的大洋。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大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将海水烧开后,惊奇地发现,经过蒸发后凝聚的水不再有咸味了,也就是说这时的水里已不再含有盐分了。这是亚里士多德首次将海水进行淡化,他所采用的方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蒸馏法。据说,当年罗马帝国就曾用简单的蒸馏器,为被围困在埃及亚历山大的罗马军队供应淡水。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用这种方法制造出来的淡水的代价实在是太昂贵了。人们多么希望有一个能把海水直接变成淡水的“宝贝”啊!为此,当时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专门颁布了一道命令:谁能发明一种价格低廉的方法,把苦涩腥咸的海水淡化成可供人们饮用的水,谁就可以获得赏金1万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个天文数字。19世纪末,苏格兰工程师发明出效率较高的海水淡化装置。淡水奇缺的中东地区十几年前就把海水淡化作为获取淡水的有效途径。美国众议院科学空间和技术委员会也强调指出:“如今应是重新考虑建立一个联邦海水淡化研究和发展规划的时候了。”
目前,常用的海水淡化技术有各种蒸馏法、电渗析法和反渗析法。
至今,全世界共有9000多座海水淡化厂,日产淡水130亿立方米。其中中东地区的海水淡化厂每日可产淡水60亿立方米,已占该地区全部非饮用水的90%
二、开发海底淡水,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俄罗斯海洋学家探测发现,浩瀚无垠的大海,除具有咸水外,在其底部也拥有极为丰富的淡水资源,其蕴藏量约占海水总量的20%。此发现无疑为人类解决淡水危机又增加了一条途径。
海底淡水来自何方?科学家有不同的解释。有的提出“渗透理论”,他们认为海底淡水来自陆地,这是由于海洋每年有33万立方千米的海水变为水汽,然后化作雨雪降落在陆地,一部分渗入地下,遇到不透水的岩层,便形成了蓄水层,如蓄水层靠近大海,就有可能流入海底岩层中,一旦遇到出口,地下水受到水位差的压力,就会向泉水一样喷涌而出,形成十分奇特的海中“淡水井”。另一些科学家提出“凝聚理论”,认为地面上的淡水渗入海底只能达到一定界线,然而在这一界限以下仍能发现淡水,说明这些淡水不是来自陆地,有的海底淡水是由那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的;“沉降理论”则提出地下水,特别是深层地下水的起源与大海底部沉积物的沉积过程相联系,海水中携带的大量泥沙,一层一层地沉积在海底,随着海底沉积物厚度的日益增加,下层的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被压实的同时,把水分挤了出来,被挤压的水又随沉积物的下降,被带入地层深处,形成地下水。
据史料记载,在波斯湾的巴林群岛上的居民很早以前就用空心竹管从海底汲取涌泉中的淡水饮用。在希腊东南面的爱琴海,海中有一处一昼夜能流出100万立方米淡水的涌泉,人们在涌泉周围用钢筋混凝土筑起一座大坝,将涌泉与海水分开,用涌泉来灌溉周围三万公顷龟裂的土地。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流入海洋的地下水大约为2400立方公里。享有地下水最多的是太平洋,每年约有1340立方千米,得到地下水最少的是北冰洋,每年可得大约50立方千米。
大洋中有涌泉的地方毕竟不多,因此科学家们设想在没有涌泉的海洋底部,用钻机像钻石油一样钻井汲取海底淡水。
三、海中冰山,前景诱人的“淡水库”
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目前海水淡化的技术过于复杂,成本也太高。海底涌泉的开发,虽然简单,但涌泉的数量毕竟有限。因此,许多科学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漂浮在洋面的冰山,利用冰山来解决淡水不足的问题。地球的两极有着丰富的淡水资源,尤其是被誉为“白色大陆”的南极,世界上70%以上的淡水都集中在这里。据科学家们估计,南极海域的冰山大约有22万座,是北冰洋海域冰山数量的5倍。其中最大的一座冰山长达335千米,宽达97千米,总面积有3100多平方千米,几乎是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的三倍。由于冰比水稍微轻一些,因而它露出水面的部分,一般只占总体积的七分之一左右,绝大部分冰山还隐藏在海面以下。因此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