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5章 常见的几种不良地质现象;震源与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图 5.1.1)。;图5.1.2 云南通海地震的等震线图;5.1.2 地震及地震波
(1)地震的成因类型
形成地震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天然地震与人为地震两大类型。人为地震所引起的地表振动都较轻微,影响范围也很小,且能做到事先预告及预防,不是所要讨论的对象,以下所讲皆指天然地震。
1)构造地震
2)火山地震;3)陷落地震
4)激发地震
(2)地震分布
1)世界地震分布
a.环太平洋地震带
b.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我国地震分布
a.东南沿海及台湾地震带
b.郯城—庐江地震带
c.华北地震带;d.横贯中国的南北向地震带
e.西藏—滇西地震带
(3)地震波
地震时震源释放的应变能以弹性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这就是地震波(earth-quake wave)。地震波使地震具有巨大的破坏力,也使人们得以研究地球内部。地震波包括两种在介质内部传播的体波和两种限于界面附近传播的面波。
1)体波
;体波(body wave)有纵波(longitudinal wave)与横波(transverse wave)两种类型。;2)面波
面波(surface wave)(L波)是体波达到界面后激发的次生波,只是沿着地球表面或地球内的边界传播。
;5.1.3地震的震级与烈度
地震能否使某一地区的建筑物受到破坏,主要取决于地震本身的大小和该区距震中的远近,距震中愈远则受到的振动愈弱,所以需要有衡量地震本身大小和某一地区振动强烈程度的两个尺度,这就是震级和烈度
(1)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magnitude)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是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的。;(2)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seismic intensity)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种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
;;;;;;1)基本烈度
2)场地烈度
3)设计烈度
5.1.4 场地及地基的评价
(1)场地及其地质条件
1)地形
2)断层
3)场地土质条件
(2)场地土的类型;(3)建筑场地类别;5.1.5 建筑工程的震害及防震原则
建筑工程常见震害及防震原则
常见震害
1)地基的液化
初步判别;由标准贯入试验判别;2)软土的震陷
3)地震滑坡和地裂
4)防震原则;a.建筑场地的选择
b.软土及??均匀地基
5.1.6 公路工程的震害及防震原则
(1)地震对公路工程的破坏作用
1)地变形的破坏作用
2)地震促使软弱地基变形、失效的破坏作用
3)地震激发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破坏作用
(2)平原地区的路基震害及防震原则
1)平原地区路基的震害;2)平原地区路基的防震原则
(3)山岭地区的路基震害及防震原则
1)山岭地区路基的震害
2)山岭地区路基的防震原则
(4)桥梁的震害及防震原则
1)桥梁的震害
2)桥梁防震原则
5.2 滑坡与崩塌
5.2.1 滑坡;(1)滑坡要素及特征
1)滑坡要素;2)滑坡的特征;3)按滑动面通过各岩(土)层的情况分类; (3)滑坡的形成条件
1)滑坡发育的内部条件
2)滑坡发育的外部条件
(4)滑坡勘察
(5)滑坡防治原则和方法
防治滑坡的措施和方法有:
1)避开
2)消除或减轻水对滑坡的危害;图5.2.5 树枝状排水系统平面布置示意图;图5.2.6 截水盲沟断面示意图;3)改善滑坡体力学条件,增大抗滑力;图5.2.9 抗滑挡土墙;图5.2.11 抗滑桩示意图;4)改善滑带土的性质
5.2.2 崩塌和岩堆;(1)崩塌的形成条件及因素;图5.2.15 半填半挖路基的悬臂式棚洞;图5.2.17 落石平台与挡石墙;图5.2.19 嵌补;图5.2.21 支撑危石并防止
风化的支护墙;5.3 泥 石 流
泥石流(debris flow)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它是由于降水(暴雨、融雪、冰川)而形成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突然爆发,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具有强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
5.3.1 泥石流的分类及形成条件
(1)泥石流的分类
1)按其流域的地质地貌特征可分为
a.标准型泥石流
;图5.3.1
(a)泥石流流域示意图;( b)河谷型泥石流流域示意图;
(c)山坡型泥石流流域示意图;2)泥石流按其组成物质分
a.泥流
所含固体物质以粘土、粉土为主(占80%~90%),仅有少量岩屑碎石,粘度大,呈不同稠度的泥浆状。
b.泥石流
固体物质由粘土、粉土及石块、砂砾所组成。它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泥石流类型。
c.水石流
固体物质主要是一些坚硬的石块、漂砾、岩屑及砂等,粉土和粘土含量很少,一般小于10%;3)泥石流按其物理力学性质、运动和堆积特征分
a.粘性泥石流
粘性泥石流(又称结构泥石流),含有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