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馨月语文:月意象例文2结语(贾勇指导)月是水气之精,而水属阴,乃寒气之所积。《淮南子?天之训》 中说「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月之寒冷至极, 可想而知了。月性本冷,因而常令人联想起凄凉的事,即使 是想“乘风归去”的苏轼也因恐“高处不胜寒”而消除了念 头。月是水气之精,那里面的建筑也自然地成为“广寒清虚 之宫”,住在广寒宫里的嫦娥,也必定耐冷,所以李商隐《霜 月》里说“青女素娥俱耐冷”,然那么虽然耐冷,这里面的寂 寞也该是够难受的了,何况嫦娥是曾经有过夫婿的女子呢? 所以李商隐又推测“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在 寂寥的长夜,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一轮明 月。看到明月,也自然会联想起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仙子一一 嫦娥。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宫殿,寂寞无主的 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由于神话特有的浪 漫性与诗人的天性相通,他还特别喜欢在文中援引,可见他 是明知其无而宁信其有的。
明明之月,负载着历代文人被压抑着的潜在情感,在月的静 照下,一切的柔婉、哀伤、相思等情感都统统地附丽于其中。 移情于月色之中,自不免寄托了自身的人生感慨,或因月寂 寞,或感月伤怀,或睹物思人……文人学士往往是意有不平, 以杯酒浇胸中之块垒,以明月写自身之哀愁,这就自然使咏 月诗的基调趋于哀婉凄寒了,甚至人与月融为一体,纯洁的 不染一丝一尘,在晶莹的境界中创造出一曲曲永恒的月之歌。 但这些咏月诗虽淳美、净洁,似乎不沾尘俗,远离人世,其 实仍透露出人生的无奈和痛苦。王维的咏月诗,隐含着仕途 失意后,超脱、超越现实的禅机;苏轼在仕途上摔了筋斗后, 深觉最合自己心绪的莫如“山间之明月,江上之清风”(《前 赤壁赋》)。看似高妙,其实都是在现实的痛苦面前闭上了眼 睛。其它如李白的咏月诗,更是在抒写自身的旷达豪迈之外, 隐藏着难遣的寂寞和痛苦。“我寄愁心于明月”,“举杯邀明 月,对影成三人”,可见醉时饮酒,醒时看月,正是这种情 绪暗流的写照,正是一轮孤月触动了他人生的失意和苍凉。 如果说西方的海上冒险精神孕育了动态的民族性格,颇多阳 刚之气,如灿烂之红日不断跳跃升腾,那么中国古代的小农 经济和君主专制造就了静态的文化心理,较多阴柔之美,如 幽玄之月静默空灵。
如今,清澈透亮的月色好像早已被人们遗忘在古老的乡 村,只是在古典诗词中浓浓的田园气氛里还浸泡着无数的月 亮。也许是电气化的进程太快了,不少人到了晚间就被电视 剧牢牢锁住,不再出来赏月,把月亮孤零零地晾在一边了。 当我们在高楼林立的大街摩肩擦踵,高楼的阴影割据了天空, 仰望只有璀璨的无数华灯,那灯光与地上的车灯浑然一片, 泛滥着茫茫的人造之光,无论你怎么照,也难以照见月光。
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或者说有关月亮的文化,差不多渐渐 地在人们的头脑中淡化了。在这过分关注现实的时代,有多 少人还去关心那月亮?而月亮还一如既望地在天空行走,依 旧温馨如梦,好比我们各自的童年。“江上之清风,与山间 之明月,耳得之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J我们苦苦地追求着物欲的财富,积 心处虑,甚至尔虞我诈,弄得身心疲惫,可是身边放着这样 巨大的宝藏,也不懂得去挖掘。而这宝藏的拥有,又是多么 的简单。“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你只要偷 闲一刻,便可拥有。呜呼! “谁共我,醉明月? ”参考文献:
[1]朱世民.中国文学中的月亮底蕴[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4, (9) 113-114.
⑵、[3]胡朝雯.谈宋词里的月意象[J].国韵文学刊,1998, (2) 91-93.
[4]钟巧灵.论中国古代诗人对月意象的理性思考[J].玉溪师范 学院学报,2005 (8) 1-5.
[5]李墩.李白两首咏月讽喻诗及其诗中月刍议[J].云南教育学 院 学 报, 1999(2)57-60.
(论文出处:同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