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1 概述 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的代表值 类别 住宅 宿舍 办公室 教室 试验室 食堂 餐厅 礼堂 剧场 影院 商店车站 机场大厅 健身房 舞台 书库档案库 标准值 (KN/m2) 组合值系数?c 准永久值系数?q 2.0 2.5 3.0 3.5 4.0 5.0 0.7 0.7 0.7 0.7 0.7 0.9 0.4 0.5 0.5 0.3 0.5 0.5 0.8 5.2 基础埋置深度 原则: 在满足承载力的条件下尽量浅埋 基本要求: 除岩石以外,D大于50cm(表土扰动,植物,冻融,冲蚀) 基础顶距离表土大于10cm,保护 桥要求在冲刷深度以下 其它控制因素 5.2 基础埋置深度 1 建筑物的用途、结构类型及荷载性质与大小 地震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的筏形和箱形基础埋深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 地下管道(上下水,煤气电缆)应在基底以上,便于维修 基础埋深不同时 (1) 主楼与裙房,高度不同,分期施工设置后浇带 (2) 台阶式相连, 如山坡上的房屋 新旧及相邻建筑物有一定距离。否则要求支护,并且要严格限制支护的水平位移。 5.2 基础埋置深度 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尽量在地下水位以上,否则开挖降水,费用大 有承压水时,防止承压水顶破基底 基坑 5.2 基础埋置深度 根据土层分布情况确定 在满足其他要求下尽量浅埋 只有低层房屋可用,否则处理 尽量浅埋。但是如h1太小就为II h12m基底在好土; h1=2m~4m高楼好土,低楼软土; h1 5m桩基或处理; 好土 软土 好土 I II III IV 好土 软土 软土 (很深) h1 5.2 基础埋置深度 3 地基土的冻胀 5.2 基础埋置深度 冻土 多年冻土(冻结时间?3年) 季节性冻土 发生冻胀的条件 (1)土的条件 一般是细颗粒土 (2)温度条件 低于冻结温度 (3)水力条件 含水量,具有开放性条件,如粉土冻胀最严重 外因 内因 土的冻胀性 5.2 基础埋置深度 土的冻胀性 衡量指标 冻胀性分类 平均冻胀率: 不冻胀 ? ? 1% 弱冻胀 1% ? ?3.5% 冻胀 3.5% ? ?6% 强冻胀 6% ? ?12% 特强冻胀 ? 12% 注意:碎石、砂等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太高也会导致冻胀 新讲义表2-10 5.2 基础埋置深度 考虑冻胀的基础埋深 按02规范 dmin ? zd - hmax zd: 设计冻深 hmax:容许残留冻土层最大厚度 zd=z0 ?zs ?zw ?ze 标 准 冻 深 土 类 别 冻 胀 性 环 境 影响系数 Z0 标准冻深: 北 京 0.8~1.0m 哈尔滨 2.0m 满洲里 2.8m ?10年的实测最大冻深平均值 5.3 地基承载力和基础尺寸初步确定 极限承载力 承载力 容许承载力:设计承载力 通常所说的承载力指容许承载力 理论公式计算承载力: 临界荷载 P1/4、P1/3 临塑荷载 Pcr 5.3 地基承载力和基础尺寸初步确定 阶段1:弹性段 阶段2:局部塑性区 阶段3:完全破坏段 极限荷载Pu (极限承载力) 5.3 地基承载力和基础尺寸初步确定 q=?0d p 2? z M Zmax=0 : Zmax= B/4 或 B/3 : Pcr = ?0 dNq+cNc P1/4 = ?B N1/4+?0 d Nq+cNc 临界荷载 P1/3= ?B N1/3+?0 d Nq+cNc 临塑荷载 极限荷载(极限承载力) Pu 计算 1 普朗德尔-瑞斯纳公式 5.3 地基承载力和基础尺寸初步确定 q=?0d d 2 太沙基公式 5.3 地基承载力和基础尺寸初步确定 被动区 过渡区 刚性核 太沙基极限承载力: 一个半经验的公式 3 斯凯普顿公式 5.3 地基承载力和基础尺寸初步确定 对于饱和软粘土地基 ?=0: 条形基础下: 普朗德尔-瑞斯纳公式的特例 矩形基础下: 斯凯普顿公式 4 汉森公式 5.3 地基承载力和基础尺寸初步确定 在原有极限承载力公式上修正: 基础形状修正 深度修正 荷载倾斜修正 地面倾斜修正 基底倾斜修正 理论公式计算承载力(总结): 临界荷载 P1/4、P1/3 临塑荷载 Pcr 极限荷载Pu (极限承载力) 普朗特尔-雷斯诺公式 太沙基公式 斯凯普顿公式 汉森公式 5.3 地基承载力和基础尺寸初步确定 我国规范中取: fa=Mb?b+Md ? md+Mcck 以临界荷载P1/4为理论基础 5.3 地基承载力和基础尺寸初步确定 1 通过公式计算 2 通过载荷试验确定 3 通过经验确定 GBJ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