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何易于为益昌令》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何易于挽舟(①)
孙樵
何易于尝为益昌(②)令,县距刺史治所(③)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 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那么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引 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日:“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⑤)不可夺。易于为属令(⑥), 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注释】① 柯易于,安徽人,时任益昌县令。挽舟,指拉纤。②益昌:今四川广元一 带。③刺史治所:州郡长官的驻地。④腰笏(hu):把手板插在腰带上。⑤隙:空闲,这 里指时间。⑥属令:属于县的县令。
22.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4分)
(1 )多从()宾客歌酒(2 )至那么索()民挽舟? ?
(3 )引()舟上下(4)偕骑还去()? ?
23.以下句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
A、何易于尝(曾经)为益昌令B、易于即(就)自腰笏? ?
C.方(正)春,百姓不耕即蚕D、当其无事,可以(认为)充役? ?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译文:
25、短文从语言和行动两个方面赞美何易于,请你结合文中具体事例作简要分析。(2分) 答:
【参考答案】
22、(1)跟随 (2 )求取、寻找(3 )拉 (4)离开(4分,每题1分, 意思基本对也给分)
23、I) ( 2 分)
.百姓不是在耕种就是在养蚕,一点点时间都不能剥夺。(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25。何易于的“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的语言和“即自腰笏,引舟上下”的行动, 都说明他关心保护百姓。(2分,只引用原文而没有分析给1分)
【参考译文】
何易于曾经做益昌县县令。益昌县离刺史的治所四十里,县城在嘉陵江南岸。有一次, 刺史崔朴曾经趁着春光明媚,带了许多宾客,坐着大船,唱歌喝酒,从上游放舟东下,船一 直到益昌县附近。船到,就下令要民夫拉纤。何易于就亲自把手板插在腰带里,拉着纤,跑 上跑下奔忙。刺史发现县令在拉纤,很吃惊,问他为什么。何易于说:“现在正是春天,百 姓不是忙于春耕,就在养桑喂蚕,一点点时间都不能损失。易于是您主管下的县令,现在没 什么事T-,可以来承担这个差使。”刺史(听了很羞愧)和几个宾客跳出船舱,上岸骑马一起 回去了。
(2008浙江义乌)
【甲】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 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
【乙】何易于为益昌令。盐铁官榷取茶利①,诏下,所在②毋敢隐。易于视诏书日:“益 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知③厚赋毒之乎?”命吏阁诏④,吏日:“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 得免窜⑤邪? ”对日:“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观察使素 贤之,不劾也。
(节选自《新唐书?何易于传》)
注:①榷取茶利: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榷(que),专卖。②所在:这里指 盛产茶叶的地方。③铝I (s优n):况且,何况。④阁诏:搁置诏书。⑤窜:这里指被流放。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丈夫之冠也冠:
*
(2)得志,与民由之由:
.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善用修辞增强雄辩力量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点,请结合语段【甲】第二段的内容简 要分析。(4分)
.根据你对语段【甲】中“大丈夫”的理解,你认为语段【乙】中的何易于能否称得 上“大丈夫”?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
(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 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男子行加冠礼时。冠:行冠礼。
②句意为: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由:遵循。
(2)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 译和意译相结合。
句中重点词语有:惧,害怕。安居,安静。熄,同“息”,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 平。句意为: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3)此题考查语言赏析。结合具体语句,从修辞及其作用的角度来分析孟子的文章在 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运用了反问修辞,增强了语气,用不可辩驳的语 气否认景春的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运用排比修辞,增强了语言 的气势,说明大丈夫的精神实质及特点,义正同严,气势磅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