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昆虫学》课程思政优秀案例.docxVIP

《普通昆虫学》课程思政优秀案例.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普通昆虫学》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一、课程介绍 普通昆虫学是我国植保专业、森保专业、生物学专业及早期昆 虫学专业和动物学专业等的主干课程之一,是植物保护学院本科 生学习的第一门昆虫学课程。该课程先后获得北京市精品课、国 家级精品课和国家级精品共享课,2020年又被评为第一批国家一 流线下课程,近期又获得“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本科教育 类)”。 二、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根据党和国家对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中国农业大学本科 生的培养目标一一即培养“知农爱农的拔尖创新和行业领军人才” 和教育部2020年公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我 们将普通昆虫学的育人目标定位于: 1)知识层面:掌握昆虫形态学、昆虫解剖和生理学、昆虫生 物学和行为学、昆虫分类学和的昆虫生态学的基础知识。 2)能力层面:掌握常见昆虫目、科的识别能力并了解其经济 意义;培养利用昆虫的生物学习性开展害虫防治和有益昆虫利用 的意识;培养专业文献的查阅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等;提高观察能 力、问题的求解能力、审辨思维等高阶能力和自主学习、团结合 作与交流沟通等能力。 3)价值观层面:培养社会主义价值观;提升民族自信、制度 自信和人文素养;培养三农情怀、植保专业的职业责任感和植保 专业领域(如植物检疫等)的法制观念等。 三、经典课程思政案例设计和展示 下面以昆虫分类局部中的直翅目“蝗科”一节为例,说明本课 程开展思政教育的具体方式: 1)通过去年非洲飞蝗飞临我国的新闻,提出问题:如何识别 蝗虫,蝗虫为啥会成灾,它有啥危害?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一一“直 翅目分类:1、蝗科”。 2)通过杨先生关于直翅目的科普诗,复习该目的主要特征。 3)展示图片,引导学生通过比拟直翅目的常见类群蝗虫、蟋 蛀、蟋蟀和赢斯在触角、足、听器和产卵器等结构上的区别,归 纳蝗科的识别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比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其间播放蝗虫、蟋蟀鸣叫的视频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直翅目昆虫的 发音方式;介绍我国常见的蝗科种类。 4)飞蝗的危害:通过问题“蝗虫的短锥状产卵器适合在哪里 产卵? ”,引出蝗虫超强的繁殖能力(50?80粒/卵块,一生可产 卵40次/雌)和土壤中可能的卵量(20万?40万粒/n?);飞蝗 的两个生态型:散居型与聚集型;聚集后的迁飞(如:2020年春, 肯尼亚的一个蝗虫群长40 km、宽60 km,相当于两个北京五环圈 内的面积;即使是一个小型蝗群每天也能吃掉3. 5万人的食物); 我国解放前的近千年中619次的蝗灾发生(吴福祯,1951)。(加 深学生对农业害虫危害的认识以及对植保工作者职业责任感的 理解) 5)介绍我国古代的治蝗经验,如:宋朝公布了世界上第一道 治蝗法规一一“户部捕蝗法”:以蝗易粟法和禁止人们私自捕杀 青蛙等蝗虫的天敌等。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也曾记载:篝 火诱杀蝗虫;通过种植蝗虫不爱吃的作物和调整耕种时间来避蝗; 蒸油驱蝗;养鸭除蝗等。这些技术与我们现在大力倡导的有害生 物综合治理(IPM)中的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有着异 曲同工之处,足见我国古代农业的先进。随后介绍解放初期,我 国植保工作者在共产党领导下在蝗虫治理中取得的成就。(培养 学生的民族与制度自信) 6)现代蝗虫治理的新技术,介绍我校严毓骅教授团队利用蝗 虫微抱子虫治蝗的成果,使学生了解昆虫系教师们的科研课题, 鼓励学生及早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和职业责任感) 7)从去年网友的建议一一“把我国的鸭子运到巴基斯坦防治迁 飞中的蝗群”,引出我校校友、现中科院动物所康乐院士团队2019 年发表一篇论文,说明鸡鸭仅爱吃散居型蝗虫,对于群居型(包 括迁飞中)的蝗虫是无效的。另外,通过介绍动植物检疫的相关 法规,也说明此方法在短时间内也是不可行的。(介绍前沿进展 并引导学生要在严谨的科学研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理 性地判断和解决问题) 8)通过问题“蝗虫只是害虫吗? ”,引出蝗虫的有益方面,如 可作为食品一一油炸蝗虫和蚂蚱酱等。(培养学生以辩证的观点 全面地看待问题) 9)最后,总结本节教学的重点(蝗科的识别特征),提醒学生 关注其生物学特性,不仅因为蝗虫之所以为害严重与其繁殖能力 强、聚集迁飞和取食广泛密切相关,而且也是我们选择防治方法 的重要依据(培养学生利用昆虫的生物学习性开展害虫防治和有 益昆虫利用的意识)。布置思考题和推荐阅读文献。 四、课程思政融入效果 经过不懈努力,本课程多年来一直受到学生和学校视导组专家 的好评。2019年的学生调查问卷,结果显示:80%的学生课程学习 后明显增加了对昆虫学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评教的主观评价中, 同学们表示:“怕虫子的我在一学期的课结束之后也成功喜欢上 了普虫课”、“老师带着我们进入了新世界的大门”、“因为听 了刘老师的课,非常

文档评论(0)

scj11221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