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一学期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一学期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

  1. 1、本文档共1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 部编 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 备课人:__________ 三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 题 1.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课时)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19个词语。 教学难点 感受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启发教学 教学模式 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小结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插图引入,提示课题 1.出示课文插图,教师鼓励并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图中学校与自己学校的区别。 2.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同学们穿着不同的服饰,是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民族,这是一所民族小学。板书课题。3.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1.学生交流汇报预设:(1)图中的校园里有小动物,我们的校园里没有。(2)图中学生的穿戴和我们不同。 2.齐读课题。 3.学生质疑问题预设:这所学校里的学生都来自哪些民族? 二 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教师重点指导“昌”“傣”“跤”的读音及“戴”“雀”“舞”“坝”的笔顺。 1.学生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小组之间利用识字卡片互相交流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 如:采用字解识字法识记“尾、雀”;运用猜字谜的方法识记“昌、傣、昂、跤”等。 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你对“我们的民族小学”有怎样的了解?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3.引导学生理清课文顺序。 1.学生默读课文,感知文章各个部分的内容。 2.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下课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结尾点题,抒发对民族小学的热爱之情。 四 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归类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字。 2.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生字词。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大声朗读。 板 书 设 计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 学 反 思 三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 题 1.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二课时)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如:自读、同桌互读、分角色读等)进行感悟。 教学难点 感受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启发教学 教学模式 回顾课文-分段体会-朗诵全文-小结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回顾交流,复习生字词 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围绕“喜爱”和“赞美”这两个词来学习全文。 1.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民族小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学生自主探究“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喜爱和赞美这所民族小学”。 二 分段读议,体会情感 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2.指名读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了解这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3.引导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自豪与赞美之情。 板书:欢快热闹 4.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以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5.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课文结尾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1.学生读后交流:抓住课文中的三个“从”、三个“有”、三个“向”,从上学路上的景色、学生的服饰以及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展开想象。 2.学生联系上下文得出结论:这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学生研读“上课”和“下课”部分,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动物和景物的和谐美。 如:(1)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4.通过反复诵读,学生评价。你能读

文档评论(0)

lbs19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