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弗洛伊德的 “本我、自我、超我” 弗洛伊德的 “本我、自我、超我” 摘要: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1856-1939),是奥地利犹太心理 摘要: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1856-1939),是奥地利犹太心理 学家、精神病医师,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在 《自我与本我》(1923年) 学家、精神病医师,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在 《自我与本我》(1923年) 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他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 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他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 部分。本我是最原始的、潜意识的、非理性的心理结构。它充满着本能和欲望的 部分。本我是最原始的、潜意识的、非理性的心理结构。它充满着本能和欲望的 强烈冲动,受着快乐原则的支配,一味追求满足。自我是受知觉系统影响,经过 强烈冲动,受着快乐原则的支配,一味追求满足。自我是受知觉系统影响,经过 修改来自本我的一部分。它代表理智和常识,按照现实原则来行事。超我是人格 修改来自本我的一部分。它代表理智和常识,按照现实原则来行事。超我是人格 中高级得、道德的、超自我的心理结构。它以良心、自我理想等至善原则来规范 中高级得、道德的、超自我的心理结构。它以良心、自我理想等至善原则来规范 自我。本论文归纳介绍三我的由来,之间的联系以及其他学者对该理论的理解和 自我。本论文归纳介绍三我的由来,之间的联系以及其他学者对该理论的理解和 应用,以进一步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结构。 应用,以进一步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结构。 关键词:本我;自我;超我;联系;应用 关键词:本我;自我;超我;联系;应用 一、三我的由来 一、三我的由来 自我、本我、超我的由来跟潜意识有密切关系。“意识”的本质显然紧紧地 自我、本我、超我的由来跟潜意识有密切关系。“意识”的本质显然紧紧地 包含在这些假设之中;而且,被压抑的心灵等同于 “潜意识”的东西以及把实施 包含在这些假设之中;而且,被压抑的心灵等同于 “潜意识”的东西以及把实施 压抑的心灵等同于 “意识”的东西是很容易的...从功能上讲,一种被压抑的力 压抑的心灵等同于 “意识”的东西是很容易的...从功能上讲,一种被压抑的力 量力图强行参与活动,却受到一种实施压抑的力量的检查,从结构上讲,“潜意 量力图强行参与活动,却受到一种实施压抑的力量的检查,从结构上讲,“潜意 识”与 “自我”是相对立的。在对心灵的结构性描述中,从一开始就明确地从 “潜 识”与 “自我”是相对立的。在对心灵的结构性描述中,从一开始就明确地从 “潜 意识”中区分出来的是 “自我”。 而现在开始表现出,自我本身应该部分地被描 意识”中区分出来的是 “自我”。 而现在开始表现出,自我本身应该部分地被描 ① ① 述为“潜意识”的 (弗洛伊德,1923:111) 。 述为“潜意识”的 (弗洛伊德,1923:111) 。 但是,相当明确的是,在 1895 年的《科学心理学设计》一文中,弗洛伊德 但是,相当明确的是,在 1895 年的《科学心理学设计》一文中,弗洛伊德 尝试对 自我的结构和功能做了详细的分析之后,他便将主题搁置一旁,几乎 15 尝试对 自我的结构和功能做了详细的分析之后,他便将主题搁置一旁,几乎 15 年没有去涉及它 (112)。 年没有去涉及它 (112)。 弗洛伊德在 《科学心理学设计》(车文博,1988:46-72)的一般方案中曾详 弗洛伊德在 《科学心理学设计》(车文博,1988:46-72)的一般方案中曾详 细阐述过自我。他认为,将自我的注意吸引到敌对记忆意象的一个新的迫近的能 细阐述过自我。他认为,将自我的注意吸引到敌对记忆意象的一个新的迫近的能 量贯注,自我才能不断地抑制[量的]通过,利用按需要而得到强化的丰富的旁枝 量贯注,自我才能不断地抑制[量的]通过,利用按需要而得到强化的丰富的旁枝 能量贯注,制止从一个记忆意象到不愉快的释放。 能量贯注,制止从一个记忆意象到不愉快的释放。 有两个变化的迹象,大约都发生在 1910 年左右。在一篇《论视觉的心因性 有两个变化的迹象,大约都发生在 1910 年左右。在一篇《论视觉的心因性 障碍(psychogenic di

文档评论(0)

秋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