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或者一种不以愉悦为目的的审美何以可能.docx

悲伤,或者一种不以愉悦为目的的审美何以可能.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其中可免费阅读10页,需付费130金币后方可阅读剩余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4、文档侵权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审美一定是以愉悦为目的的吗?一定!这是美学这一学科从18世纪确立以来人们关于审美的共识,审美是为了寻求非功利性的精神愉悦。那么为什么在一些审美活动中,会感伤流泪,会陷入忧郁与无奈?悲秋伤春,离愁别恨,这些情感,总是充斥在我们对自然的审美和对艺术的审美中。周邦彦在《兰陵王》中这般写道:“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悲伤和泪水,一腔愁绪,人生的诸种无奈,甚至巨大的悲怆,都可以来自我们对艺术和自然的审美—这说明审美作用于我们的情感,但并不许诺愉悦。这个现象怎么解释? 一 审美一定带来愉悦吗? 审美“应当”带来愉悦!18世纪初期的思想家们对审美的认识,是源于他们观察并体验到的一种

文档评论(0)

罗伯特之技术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畅游技术蓝海,八大领域技术领先解读!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