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地农业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工程
山地特色农业基础能力稳步提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截至2020年底,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677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逐 年提高,农用机械总动力到达3001万千瓦,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 合机械化率到达41. 2%。农业科技加快开展,特色优势产业良种覆盖率 进一步提升,智能化物质装备从无到有,全省超过30%的农业企业基于 物联网实现数据采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到达55%。农产品流通设施 日益完善,全省已建成冷库1284个,库容达412万立方米,农产品销 售半径延伸至北上广、粤港澳以及东南亚等地。
一、做优品牌型农业,打造知名“贵字号”品牌方阵
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品牌强农战略,发挥山地特色资源优势,以 农业标准化为基础,以农产品质量平安为保障,推动品种培优、品质 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着力培育特色品牌,打造贵州特色农 产品“绿色、生态、健康、营养”品牌形象,持续提升山地特色农产 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一)构建特色农业开展标准体系
坚持以标准保证质量、提高效益,分产业、全链条完善山地特色农业开展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应用,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水平。 点普及杀青、揉捻、干燥、储藏等初加工设施设备,提升茶叶初制加 工机械化、清洁化生产水平,确保在原产地完成毛茶和半成品原料茶 制作。中药材聚焦天麻、白及、黄精、淫羊着、石斛、太子参、着菽 仁、钩藤等重点单品和党参、艾纳香、山银花等地方特色品种,推进 一批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净制、分级、切片、蒸煮、 烘干、储藏等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制定重点单品中药材产地初加工 技术规程,实现中药材标准化初加工。坚持综合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 原那么,依托重点产业村(基地)建设一批蔬菜、食用菌、水果、茶叶、 中药材等初加工共享车间。到2025年,力争实现规模化农业生产基地 农产品初加工设施设备全覆盖。
着力培育精深加工产业链。加强高成长企业培育、高效益产品打 造和新技术应用,延伸加工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积极适应“群众快 销”产品定位,对高成长企业培育单品的生产标准、包装、标注、标 识等进行规范和优化,推动标准化生产。不断丰富产品的健康属性、 文化属性、功能属性、旅游商品属性,提升产品附加值。鼓励和指导 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制订转型升级方案,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 竞争力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全力推动专精特新“小巨人”遴 选和培育,促进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做优做精,打造贵州农产品加 工联合舰队。聚焦茶叶、辣椒、中药材、食用菌等高效益产品,引导 大中型企业加快生物工程、超临界萃取、别离和纯化、低温真空干燥、 检验检测等技术集成应用,有序开发茶多酚、辣椒素、菌菇多糖等高 纯提取物,深度开发适销对路的药品、功能食品、特色饮品、保健品、 日化用品等。做精黔味食品精深加工业,大力开展特色调味品和风味 食品,加强名优传统特色食品资源挖掘,鼓励与旅游开展相结合,开 发系列旅游休闲食品和黔味伴手礼。
推进加工业集群化开展。积极推动特色农产品加工向园区集中, 以山地特色农业资源集中的县(市、区)为重点,建设一批集生产、 加工、流通为一体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加工集聚区,加强标准厂 房、仓储物流、废污处理等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补齐公共 研发、质量检测、融资担保、电子商务等公共服务。推进农产品加工 与销区对接,鼓励企业在大中城市郊区和省内大型物流节点布局中央 厨房、主食加工、休闲食品、方便食品、净菜加工和餐饮外卖等,积 极开展“中央厨房+冷链配送+物流终端”“中央厨房+快餐门店”“健 康数据+营养配餐+私人订制”等新型加工业态。到2025年,在每个农 牧业大县(市、区)建设1个农产品加工园,全省力争建设10个产值 超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形成5个以上100亿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
(三)建设高效率农产品流通体系
构建下行便捷高效、上行聚市增值、内外循环畅通、线上线下融 合、产地销地匹配的特色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快推进山地特色农产品 由省内区域市场流通向国内国际市场大流通转变。
完善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统筹规划山地特色农产品市场建设, 形成以骨干网络为主、零售市场为辅、产地市场为支撑的市场体系构 架。健全农产品市场骨干网络,围绕重要流通节点和优势农产品生产 区域,完善一、二、三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 集散中心及物流加工配送中心,努力建成全国辣椒等定价中心和信息 发布中心。优化终端零售市场布局,加快建设公益性菜市场、平价菜 店等公益性农产品零售网点,推动农贸市场、便民超市改造升级,引 导社会资本建设标准化连锁生鲜门店、社区生鲜零售点,规划建设一 批“黔货出山”农特产品展示销售专区。打造产地专业市场和田头市 场。依托山地特色农产品优势集中产区和生产基地,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