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铸剑和在流放地看鲁迅与卡夫(哲学论文资料).docVIP

从铸剑和在流放地看鲁迅与卡夫(哲学论文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铸剑和在流放地看鲁迅与卡夫(哲学论文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文学、艺术、军事或历史”中“中国史”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7351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从铸剑和在流放地看鲁迅与卡夫 2 一、流放地:卡夫卡对犹太民族命运的思考 2 二、铸剑:鲁迅对民族出路的期盼 4 四、旁观者形象的塑造及对国民性的思考与批判 6 文2:卡夫卡与鲁迅笔下女性形象探究 8 一、卡夫卡笔下的女性形象 9 (一)“反抗者”——反抗权威的女人 9 (二)“统治者”——“父亲”般的女人 9 (三)“情人”——“性”的化身 10 二、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10 参考文摘引言: 11 原创性声明(模板) 11 文章致谢(模板) 12 正文 从铸剑和在流放地看鲁迅与卡夫(哲学论文资料) 文1:从铸剑和在流放地看鲁迅与卡夫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是奥地利现代着名小说家,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作为上帝的选民的犹太人后裔,卡夫卡思考着民族的命运,作为作家的卡夫卡用象征、悖谬、反讽等方式展示着人类的被异化,是当之无愧的现代主义之父.鲁迅(1881-1936)是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他对国民性的揭示与批判、对民族国家命运的思考都非常深刻,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民族魂.生活在不同境遇下的两位文学家用自己的笔书写着对现代生活的思考,他们有着文人的担当与对民族命运的思考。 一、流放地:卡夫卡对犹太民族命运的思考 《在流放地》创作于 1914 年,发表于 1915 年.小说讲述了一个刑罚的故事:旅行家到流放地参观刑罚表演,执行处决的军官向旅行家介绍了由前任司令官精心设计的一架杀人机器,军官一再表示以杀人机器处决犯人这一传统的审判方式不被新的司令官所认可,当军官努力说服旅行家支持自己未果、并确认自己已无能力继续维护杀人机器后,在旅行家参观刑罚表演时,军官替换了犯人,用杀人机器处决了自己.小说的主题并非诸多研究者所言把反动统治阶级的残忍、顽固、愚蠢暴露无遗揭露反动统治阶级的罪恶[1]()或是小说挖掘出人性中最残忍、最原始的情感[2](),作家通过军官劝说旅行者声援刑罚失败后决绝地将自己送上刑具,作为牺牲献祭给他所信仰的判决,这一描写象征性地展示了卡夫卡对犹太民族于现代社会中所处困境的揭示,从侧面反映了卡夫卡对自我犹太民族身份的确认与怀疑、反思与逃遁:既割舍不断,又有游移与批判。 奥斯汀·沃伦认为:地球是块流放地,我们都被判有罪.[3]() 流放地反映的是一种原罪意识,自从有了人(亚当、夏娃),人类就有罪,作为上帝的选民的犹太人更是被流放了的罪人.在作品中,老司令员是这个流放地组织机构的缔造者,他令人信服、崇拜,他发明的机器让众人深深地沉醉,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讲他就是上帝,是流放地生活着的人的上帝,他让人们受刑罚,人们也自觉地承担起救赎的身份.然而新的时代到来了,尼采高呼上帝死了重估一切价值,故而流放地的秩序也瞬间崩塌,没有人再理会原罪,没有人再去承担罪罚.这里有双重含义,既代表了生活于现代社会的犹太人越来越被现代世界所隔离、遗弃,也代表了没有了精神家园的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即使军官再努力,但面对众人的思想的舒适,努力也只能是虚无.军官作为最后一个走上祭坛的人,用生命与献身向世界发出呼喊:犹太民族几千年以被流放、备受苦难为上帝的恩赐而来,未来的出路又如何呢?卡夫卡说: 他们随时都在找岔子攻击我们传统的做法.由此可见,卡夫卡对犹太民族的思考与关注是无处不在的,但这并不说明卡夫卡对犹太文化持有一种偏执的维护态度.作品中的刑罚充满了血腥,虽然犹太人甘愿受罚,但以血腥来形容这一恩赐,隐喻卡夫卡对犹太民族命运的悲苦性有一种游移的态度,既有他被世界排挤的受压迫感,也有对这种身份的怀疑。 卡夫卡曾说:从我们民族的古代历史中有关可怕的刑罚的传说流传下来.但这并不能为今天的刑罚体制辩护[4]( 413),更不能成为对原罪刑罚本身血淋淋的解释.这样的态度缘于他对自身身份的识别:卡夫卡认定自己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异乡人,他什么也不能抛弃,而必须经常想着如何去寻找一个祖国,或者创造一个祖国.作为犹太人,他在基督徒中不是自己人.作为波希米亚人他不属于奥地利人……他也不是公务员,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作家.[5]( 79)正是这种难以确认的文化身份使得卡夫卡对种族的思考更为深刻:不是单一地信仰或义无反顾地相信,而是时时刻刻保持着警醒与怀疑。 二、铸剑:鲁迅对民族出路的期盼 《铸剑》讲述了一个复仇的故事.眉间尺的父亲为大王铸剑,献上雌剑后即遭杀害,母亲把眉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zbalala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市巴啦啦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FCP2R7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