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测试卷.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测试卷 编辑寄语:本测试题是针对相关内容做的,通过测验和学习能够 提升学生们的能力。 一、口算. 37+2=59-5=13+5=34-6= 89-7=68-8=78-20=18+6= 28-6=63+4=80+19=37-9= 46+3=49+30=77-6=56+20-4= 86+4=47-7= 21-5=63-40-8= 二、填空. 1.一个加数是62,另一个加数是3,和是(). 2.被减数是83,减数是6,差是(). 3.在○里填上或=. 54+4○5078+4○80 82-30○6033-3○30 31○28+2075○80-6 4.(1)12只小鸡比8只小鸭多()只. (2)9支铅笔比13支铅笔少()支. (3)28朵黄花和20朵红花一共是()朵花. 三、用竖式运算. 63-2718+4666+24 80-4327+4855-46 四、列式运算. 1.48比20 多多少?2.6 比36少多少? 五、应用题. 1.先补充缺少的条件或问题,再算出来. (1)学校举行优秀作业展览,一年级送出20本,__________________, 二年级比一年级多送出多少本? (2)粮店运来56袋大米,40袋面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书箱里有80本书,借给同学们一些后,还剩15本.借给同学们多 少本? 3.一(1)班有女生26人,男生和女生同样多,一(1)班有学生多少人? 4.有红气球24个,黄气球比红气球多6个,黄气球有多少个? 5.办公室有语文书和数学书共45本,其中语文书22本,数学书有多少 本? 参考答案 一、略 二、1.65 2.773.、、=、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 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什么缘故?依旧没有完全 “记死”的缘故。要解决那个问题,方法专门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 刻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能够写在后黑板的“积存专栏”上每 日一换,能够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番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 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如此,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 0 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宝。这些成语典故“贮 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为所欲为地“提取”出来,使文 章增色添辉。4.(1)4只 (2)4支(3)48朵 三、36,64,90,37,75,9 一样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 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 也”。这儿的“师资”,事实上确实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 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因此也指 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 上是名副事实上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 和本身明确的职责。四、1.282.30 五、1.略 2.65本 3.52人 4.30个 5.23本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 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 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 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 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 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因此不是今 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 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 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 识。

文档评论(0)

139****19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