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中国,近代植物园的建立始于本世纪初。如今全国约有120个植物园,多数建立于50年代以后,其中中国科学院所属的12个植物园是:北京植物园、南京中山植物园、华南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植物园、武汉植物园、庐山植物园、桂林植物园、鼎湖山树木园、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沈阳树木园和华西亚高山植物园。在全国植物体系中,中国科学院植物园所占数量不多,但这些植物园多数建园历史较长、规模较大,具有很强的研究和开发实力,在植物多样性保护、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基础研究和科普教育等方面起着主导作用。 8.5.4 植物种子库 当植物生长的自然栖息地消失时,种子库便成为保存这些植物最有效和最为经济的方式,它将大量的植物种子或基因收藏在极小的空间内,以备日后将植物归返自然。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 1)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安全地长期贮藏大量正统型种子,可以有效地保存植物地完整性和多样性; 2)入库后所需管理工作较少,与就地保护以及栽培活植物等迁地保护方法相比费用较为合理; 3)便于随时提供材料进行特征记录评估和研究利用。 其缺陷是: 1)一般不能长期保存顽拗型种子; 2)对不结实地植物以及只能靠无性繁殖生存的品种均不适用; 3)对能源和技术设备的要求很高; 4)对种子的冻结影响了植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抵御病虫害的进化过程; 5)无意中与种子同时保存下来的有害病菌对未来生物和环境的影响是难以预料的。 贮藏种子的过程为: 1)种子采集规划/寻求批准; 2)采集; 3)快速运送到种子保存部 4)数据输入; 5)初步干燥; 6)清理 7)X光分析/剪枝检查、 8)确定种子数目; 9)主干燥; 10)包装/入库等。 将其简化,主要有三步,即干燥、封装和储藏。 种子干燥是要去掉种子中不必要的水分,仅保留能保证其今后发芽生长的水分; 干燥后的种子采用玻璃瓶罐装,金属铝盖封口,通常一种植物的种子数不少于5000颗; 种子封装后,便储藏于温度恒定在—20℃的冷库内。据说,世界上储存种子始于中国,6世纪时,中国人将谷物种子保存下来,目的是留待第二年播撒耕种。 为保存自然植物资源,英国皇家植物园于1975年建立了野生植物种子保存部,最近又开始实施“千年种子库”工程,以期将绚丽的多样性植物世界留给后代。 第八章 迁地保护策略 第一节 迁地保护策略 长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佳策略就是在野外保护自然群落和种群,既就地保护。只有在野外的自然环境中,物种才能继续适应变化的环境进化过程。 但是,在野外的物种可能因为遗传漂变、近亲繁殖、环境变化、食物质量恶化、外来物种的竞争、病害以及过度开发等人类的破坏活动中的任何一个原因而趋于衰减或灭绝。 如果野生种群小到不能维持,或现存的个体只能在保护区之外找到,那么就地保护就是无效的。 此时,在人类管理下的环境中维持个体的生存是防止物种灭绝的有效保护办法,即迁地保护。 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 迁地保护的意义 实施迁地保护的原则 对动物和植物的迁地保护的方法 动物园 水族馆 植物园 种子库 基因库 8.1 迁地保护保护的意义 迁地保护是:将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移到它们的 环境之外进行保护。 1)通过迁地保护的实践和研究,可以深入地认识被保护生物,从而为就地保护的管理、监测提供依据; 2)还可以为回归引种、充实引种等就地保护活动提供生物材料; 3)作为研究野生个体的代用材料和补充野生种群的后备基因库;在保护工作中可以取得宝贵的管理野生种群的经验; 4)可以为那些生境不复存在的物种提供最后生存机会; 5)还可以为在新生境中创建新的生物群落提供种源; 6)迁地保护的最高目标是建立野生群落。 如朱鹮是当今世界最濒危的鸟类之一,现存野生种群不过40余只,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种群生命力的脆弱,朱鹮数量急剧下降。中国自1986年开始人工繁殖朱鹮,1992年成功的繁育了3只幼鸟,这是人工繁殖朱鹮成功的首次纪录。 朱鹮的异地保护方面: 1981年,在北京动物园开始了朱鹮的人工饲养 1995年,上海动物园在朱鹮人工繁育技术取得突破 2002年,30对朱鹮从秦岭南麓洋县来到秦岭北麓的周至楼观台落户 截止2010年底,朱鹮人工种群800余只,其中陕西楼观台252只,日本新泻178只,陕西洋县162只,陕西宁陕70只,河南董寨54只,浙江德清47只,北京34只,韩国6只。 局限性 1)迁地保护种群规模小,会受到遗传漂变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