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数据 穿山甲.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穿山甲 穿山甲-原态 穿山甲-药材 穿山甲-饮片 《中国药典》 【拼音名】Chuān Shān Jiǎ 【英文名】SQUAMA MANIS 【别名】山甲片、甲片 【来源】本品为鲮鲤科动物穿山甲 Manis pentadactyla Linnaeus 的鳞甲。收 集鳞甲,洗净,晒干。 【性状】本品呈扇面形、三角形、菱形或盾形的扁平片状或半折合状,中间较 厚,边缘较薄,大小不一,长宽各为 0.7~5cm。外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光 泽,宽端有数十条排列整齐的纵纹及数条横线纹;窄端光滑。内表面色较浅, 中部有一条明显突起的弓形横向棱线,其下方有数条与棱线相平行的细纹。角 质,半透明,坚韧而有弹性,不易折断。气微腥,味淡。 【鉴别】取本品粗粉约1g,加氯仿 60ml,加热回流4 小时,放冷,滤过,滤 液蒸干,残渣加氯仿 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穿山甲对照药材 1g, 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 (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 各 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丙酮(20:1)为展开剂,展 开,取出,晾干,喷以醋酐-硫酸(9:1) 的混合液,在 80℃加热数分钟,分 别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 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炮制】穿山甲: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炮山甲:取净穿山甲,大小分开, 照烫法(附录Ⅱ D)用砂烫至鼓起,洗净,干燥。用时捣碎。醋山甲:取净穿 山甲,大小分开,按上法烫至鼓起,醋淬,取出,干燥。用时捣碎。每 100kg 穿山甲 ,用醋 30kg。 【性味】咸,微寒。 【归经】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通络。用于经闭癓瘕,乳汁不通,痈 肿疮毒,关节痹痛,麻木拘挛。 【用法用量】5~9g,一般炮炙后用。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Chuān Shān Jiǎ 【别名】鲮鲤甲(《别录》),鳢鲤甲(《补缺肘后方,),鲮鲤角(《本草 衍义》),川山甲(《三因方》),鳖鲤甲(《本草经疏》),山甲(《本草 求真》),甲片(《疡科遗编》),麒鳞片,鳞片、随碱片(《广西中药 志》)。 【来源】为鲮鲤科动物鲮鲤的鳞甲。捕得后杀死,去净骨肉,晒干,即为甲壳 (亦称甲张)。将甲壳置沸水中,甲片自行脱落,晒干;或直接用沸水烫 死,取下甲片,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主产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浙江、福建、湖南、安徽等地亦 产。 【性状】甲片随生长部位不同而形状大小不一。呈扇面形、菱形或盾形,一般 长或宽 1.5~5 厘米,中央较厚,边缘较薄。背面青黑色,有纵线纹多条,底部 边缘,有效条横线纹。腹面色淡较滑润,中央有一条弓形的横向棱线。角质, 微透明,坚韧有弹性,很难折断。气微腥,味咸。以片匀、色青黑、无腥气、 不带皮肉者为佳。 【炮制】炮山甲:取拣净的穿山甲片,分开大小,另将砂子置锅内炒至轻松, 加入穿山甲片,炒至鼓起呈金黄色时,取出,筛去砂子,放凉。醋山甲:用上 法炒至鼓起呈金黄色时,筛去砂子,立即将炮山甲片倒入醋盆内,搅拌略浸, 捞出,用水漂洗,晒干。(每穿山甲片 100 斤,用醋 20~25 斤)① 《滇南本 草》:土炒,炮用。② 《纲目》:方用或炮,或烧,或酥炙、醋炙、童便 炙,或油煎,土炒,蛤粉炒,当各随本方,未有生用者。仍以尾甲为力胜。 【性味】咸,凉。① 《别录》:微寒。② 《药性论》:有大毒。③ 《滇南 本草》:性寒凉,味咸。 【归经】入肝、胃经。① 《纲目》:入厥阴、阳明经。② 《本草汇言》:入 足太阴,厥阴经。 【功能主治】消肿溃痈,搜风活络,通经下乳。治痈疽疮种,风寒湿痹,月经 停闭,乳汁不通。外用止血。① 《别录》:主五邪惊啼悲伤,烧之作灰,以酒 或水和方寸匕,疗蚁瘘。②陶弘景:疗疮癞。③ 《药性论》:治山瘴疟。 恶疮,烧敷之。④ 《日华子本草》:治小儿惊邪,痔漏、恶疮、疥癣。⑤ 《滇南本草》:治疥癞痈毒,破气行血,胸膈膨胀逆气,治膀胱疝气疼痛。 ⑥ 《纲目》:除痰疟寒热,风痹强直疼痛,通经脉,下乳汁,消痈肿,排脓 血,通窍杀虫。⑦ 《本草再新》:搜风去湿,解热败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 钱;或入散剂。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气血不足,痈疽已溃者慎服。《本草经疏》:痈疽已溃不宜服,痘疮 元气不足不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