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数据 蝉花.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蝉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Chán Huā 【别名】蝉蛹草、蛹茸、蝉茸菌、虫花 【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肉座目麦角科蝉花 Cordyceps sobolifera (Hill) Berk. et Br.,以子实体入药。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用于惊痫,心悸,小儿夜啼,久翳不退,疟疾。 【备注】(1)民间亦认为功同蝉蜕。(2)寄主为蝉科蛁蟟 Oncotympans macula ticollia Motsch.及他种蝉的蝉蛹。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Chán Huā 【别名】虫花(《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麦角菌科真菌大蝉草的分生孢子阶段即蝉棒束孢菌及其寄主山蝉幼 虫的干燥体。6~8 月间,自土中挖出,去掉泥土,晒干。 【原形态】孢梗束丛生,由蝉幼虫的前端发出,新鲜时白色,高1.5~6 厘米; 柄分枝或不分枝,粗 1~2 毫米,有时基部连接,顶部分枝并有粉末状分生孢 子;分生孢子长方卵形,两端稍尖,6~9×2~2.5 微米,往往含 2 个油滴。 【生境分布】产浙江、四川、云南、江苏等地。 【性状】带菌的干燥虫体,虫体长椭圆形,微弯曲,长约3 厘米,径约 1~1.4 厘米,形似蝉蜕,头部有数枚灰黑色或灰白色的孢梗束,长条形或卷曲,或有 分枝,长约 2~5 厘米,质脆易断。虫体表面棕黄色,大部为灰白色菌丝所包 被,折断后,可见虫体内充满粉白色或类白色松软物质。气微香。以具孢梗 束、个大、完整、肉白、气香者为佳。 【炮制】《雷公炮炙论》:凡使(蝉花),要白花全者。收得后于屋下悬干, 去甲、土后,用浆水煮一日,至夜焙干,研细用之。 【性味】《证类本草》:甘,寒,无毒。 【功能主治】① 《证类本草》:主小儿天吊,惊痫,瘈疭,夜啼,心悸。② 《纲目》:功同蝉蜕。又止疟。 【备注】大蝉草子囊壳阶段的子座与寄主山蝉幼虫的干燥体亦入药用,称独角 龙、乌角尖,常见于蝉花药材中。虫体同前种,头部具 1~2 枚棒状子座,或有 分枝,长 3~7 厘米,径 3~4 毫米,黑褐色,顶端稍膨大,表面有多数细小点 状突起。另有一种小蝉花,又名土蝉花,为小蝉草的子座或其分生孢子阶段的 孢梗束与寄主蟪蛄幼虫的干燥体。形体较蝉花小。主产广东、福建。同作蝉花 入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1. 《本草图经》:今蜀中有一种蝉,其蜕壳头上 有一角,如花冠状,谓之蝉花。西人有 GUI 至都下者,医工云,入药最奇。2. 《证类本草》:蝉花,所在皆有,七月采。生苦竹林者良,花出土上。 【拼音名】Chán Huā 【英文名】Cicada Slough 【别名】虫花、冠蝉、蝘花 【来源】药材基源:为麦角菌科真菌蝉棒束孢菌的孢梗束、大蝉草的子座及共 所寄生的虫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saria cicadae Miquel;Cordyceps cicadae Shing 采收和储藏:6-8 月间,自土中挖出,去掉泥土,晒干。 【原形态】1.蝉棒束孢菌 孢梗束丛生,由寄主的前端生出,新鲜时白色,高 1.5-6cm;柄分枝或不分枝,直径 0.1-0.2cm,基部有时联接,顶部分枝并布有 一层粉末状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方卵形,两端稍尖,(6-9)μm×(2- 2.5)μm,常含有 2 个油球,透明无色。2.大蝉草 虫体长椭圆形,微弯曲,长 约 3cm,径 1-1.4cm,形似蝉蜕。虫体头部具 1-2 枚棒状子座,长条形或卷曲, 分枝或不分枝,长 3-7cm,径 3-4mm,黑褐色,顶端稍膨大,表面有多数细小点 状突起。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蝉幼虫上。2.生于蝉幼虫上。资源分布:1.分 布于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四川、云南等地。2.分布于江苏、浙江、福 建、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1.性状鉴别 (1)蝉棒束孢菌 本品由虫体与其头部长出的孢梗束组 成。虫体长椭圆形,微弯曲,长约 3cm,直径 1-4cm,表面棕黄色,大部为灰色 菌丝所包被,头部丛聚孢梗束。孢梗束分枝或不分枝,长 1.6-6cm,分结实部 和柄部;结实部长椭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长 5-8mm,直径 2-3mm,折色粉 状,柄部直径 1-2mm,褐色至黑褐色。质脆,易折断,虫体内充满白色或类白 色松软物质。气微香,味淡。(2)大蝉草 本品由虫体与其前端长出的子座组 成。子座 1-2 个,分枝或不分枝,长 3-7cm,褐色;头部膨大,其顶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