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丛枝蓼
《中药大辞典》
【出处】《全展选编·内科》
【拼音名】Cónɡ Zhī Liǎo
【别名】水红辣蓼、辣蓼(《全展选编·传染病》)。
【来源】为蓼科植物丛枝蓼的全草。
【原形态】丛枝蓼,又名:簇蓼。平卧或斜生草本,高30~60 厘米。近基部多
分枝,无中央茎的区别。单叶,互生,通常卵形,有时呈披针形,两端狭尖,
两面无毛或有短柔毛,在叶缘和中脉上经常有小刺状毛;托鞘有缘毛。穗状花
序,通常顶生或腋生,花穗细弱,具稀疏的小花,生在下部的间断不连;花被
粉红色或白色;苞片漏斗状,绿色,无毛,通常具粉红色的边缘,上有缘毛。
瘦果,卵形有 3 棱,黑色而光亮,包于宿存的花被内。花期 9~10 月。
【生境分布】生于溪边或阴湿处。分布我国南北各地。
【功能主治】治腹痛泄泻,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 两(鲜用)。
【附方】治急性胃肠炎:鲜吹风散(木兰科植物异形南五珠子藤)三十公斤,
辣蓼草五公斤,加水至一百二十六公斤,煎熬浓缩至四十二公斤,加 2%尼泊
金作防腐剂。每服 10~20 毫升,每日取三至四次,儿童减半。(《全展选
编 ·内科》)
【临床应用】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用 100%辣蓼煎剂,成人每次60 毫升,日
服 3 次;小儿按体重服 10~30 毫升,每日 3 次。待体温下降至正常,临床症状
消失后再续服 2~3 天停药。一般 7 天为一疗程。治疗 54 例,其中成人 32 例,
小儿 22 例。成人组体温下降主正常所需时间最短 30 小时,最长 4 天;小儿组
体温平均在 36 小时左右下降至正常。各种症状消失的平均时间,成人组为 3
天,小儿组为 2.5 天;大便性状的改善较临床症状为晚,在体温下降及其他症
状消失后,稀便仍可持续 2~3 天。全组病例大便培养阳性者共 20 例(其中弗
氏杆菌 18 例,宋氏杆菌 2 例),治疗后复查全部阴性,转阴时间平均 4~5
天。成人 32 例全部治愈,无 1 例复发。小儿 18 例痊愈,4 例显著好转。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
【出处】出自《全展选编·内科》
【拼音名】Cónɡ Zhī Liǎo
【别名】辣蓼、蓼辣草、簇蓼、辣蓼草、水红辣蓼、小辣蓼、红杆辣子、野辣
子棵、白辣蓼草、钻之连、辣蓼、水红花蓼、野红辣蓼、家马蓼、小红辣蓼、
旱辣寥、水红花、丛生蓼、马辣子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丛枝蓼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Polygonum caespitosum Bl.采收和储藏:7-9 月花期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平卧或斜生草本,高30-60cm。丛生。单叶互生;叶柄短;
托叶鞘有缘毛;叶片卵形、卵状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 4-9cm,宽 1.5-3cm,两
端渐尖,两面无毛或有短柔毛,在叶缘及中脉上常有小刺尖毛。穗状花序顶生
或腋生,花穗纤细,具稀疏的小花;苞片漏斗状,无毛,常具粉红色,边缘有
缘毛;花被 5 深裂,粉红色或白色。瘦果卵形,有 3 棱,黑色,光泽,包于宿
存花被内。花期 7-9 月,果期 9-10 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溪边或阴湿地处。资源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
分布。
【性状】性状鉴别茎技圆柱形,基部多分枝,棕褐色至红褐色,节部稍膨大,
无毛,断面中空。叶片皱缩,卷曲,易破碎,展平后卵形、卵状披针形,长 4-
9cm,宽 1.5-3cm,先端急狭而成尾状,基部狭楔形,两面及叶缘有伏毛,或
仅沿脉疏生伏毛,淡绿色至褐棕色,草质;托叶鞘短筒状,疏生优毛,先端截
形,有长睫毛。花序穗状,单生,或 2-3 个集生,花穗细弱,花簇稀疏间断;
花被粉红色。瘦果三棱形,黑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气微,味微涩。
【性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健脾消疳;活血调经;解毒消肿。主泄泻;痢疾;疳
疾;月经不调;湿疹;脚癣;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9。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年ECR ECN基础知识ppt课件.pptx VIP
- 2025年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证试题库+答案.docx
- 庄周梦蝶原文课件.pptx VIP
- 卧式储罐安装施工方案.docx VIP
- 二零二五版特种电缆定制与研发合作合同.docx
- 生长发育迟缓的诊断与干预.docx VIP
- 佳能 iC MF645Cx 645 彩色激光打印机中文维修手册.pdf VIP
- T_ZGCMITT 006.2-2022 介入诊疗服务质量评价 第2部分:介入诊疗技术规范.docx VIP
- SL 285-2020 水利水电工程进水口设计规范.pdf
- 2025年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招聘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