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数据 大红袍.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红袍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Dà Hónɡ Páo 【别名】大和红、锈钉子、油根、扁皂角 【来源】为豆科秔子梢属植物毛秔子梢 Campylotropis hirtella (Franch.) Schindl.[Lespedeza hirtella Franch.],以根入药。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 干。 【原形态】小灌木,高约1 米,通体均被锈色硬毛。根直而长,可达 50 厘米, 常有锈色油点,断面带浅红色。茎直立,枝有棱。三出复叶互生;叶柄长 0.5~2 厘米,被有硬毛,基部有条形托叶 2 枚;小叶革质,三角状卵形,长 2.5~7 厘米,宽 2~4 厘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宽楔形、浅心形或近平 截,两面有伏贴硬毛。夏秋开花,总状花序腋生或聚成顶生的圆锥花序,每上 有花十余朵;花梗长约 5 毫米,有关节,并被硬毛;花萼 5 裂,裂片披针状钻 形;蝶形花冠紫红色,长约 1 厘米,旗瓣椭圆形,龙骨瓣短于旗瓣而与翼瓣近 等长,上部弯曲。荚果斜卵形,仅一荚节,长约 6 毫米,宽约 5 毫米,被贴生 长柔毛,紫色网脉明显。种子长圆形。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丛或溪边林下等处。主产云南、贵州和四川等省。 【性味】微苦,涩、温。 【功能主治】调经活血,止痛,收敛。用于闭经,痛经,白带,胃痛;外用治 黄水疮,烧烫伤。 【用法用量】0.5~1 两;外用适量,鲜根烤出汁搽患处。 【附方】1、闭经:大红袍 1~2 两,红糖适量,水煎分 3 次服。2、痛经:大红 袍、丹参、香附各 3 钱,小茴香根 1 钱,水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Dà Hónɡ Páo 【别名】矮零子、豆瓣柴、铁打杵(《贵州民间药物》),碎米果(《云南中 草药》)。 【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铁仔的根或全草。 夏、秋采收。 【原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 米。小枝、叶柄均有短柔毛。单叶互 生;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 lO~18 毫米,宽 6~8 毫米,钝头有小突尖,或凹 头,基部楔形,边缘除基部外有细锐锯齿,上下面中肋基有短柔毛,侧脉 3~4 对,不明显;叶柄长 1.5 毫米。花 3~8 朵簇生叶腋;单性,雌雄异株;花直径 2 毫米;柱头 2~4 裂。浆果小球形,径 3~4 毫米。花期春季。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路旁、灌丛中。分布长江以南各地。 【性味】甘淡,凉。① 《贵州民间药物》:性平,味涩。② 《云南中草 药》:甘淡,凉。 【功能主治】活血,祛风,理湿。治风湿痹痛,泄泻,痢疾,血淋,劳伤咳 血。① 《贵州民间药物》:驱风湿,活血。治痢疾。② 《云南中草药》:消 炎,止痛,止痢。治牙痛,肠炎,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O.3~1 两;炖肉或浸酒。 【附方】①治痢疾:大红袍、仙鹤草根各一两。煎水服。②治风湿:大红袍五 钱,大风藤、追风散各三钱,红禾麻二钱,泡酒一斤。日服二次,每次五钱至 一两。③治红淋:大红袍三至五钱。煎水服。(选方出《贵州民间药物》) 【临床应用】治疗细菌性痢疾:将铁仔叶晒干、碾粉,制成片剂,每片含量 0.5 克。日服 3 次,每次 2 片,8~12 天为一疗程。观察 81 例,临床治愈 74 例, 好转 3 例,无效 4 例。部分病人服药 3~5 天即愈。未见副作用或其他毒性反 应。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Dà Hónɡ Páo 【别名】簸赭子、矮零子、豆瓣柴、铁打杵、碎米果、牙痛草、碎米颗、碎米 柴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铁仔的根或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Myrsine africana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来收,洗净,切设晒干。 【原形态】灌木,高0.5-1m。小枝圆柱形,幼嫩时被锈色微柔毛。叶互生;叶 柄极短,下延至小枝上;叶片革质或坚纸质,通常为椭圆状倒卵形,长 1- 2cm,宽 0.7-1cm,先端广饨或近圆形,具短刺尖,基部楔形,边缘常从中部以 上具锯齿,齿端常具短刺尖,背面常具小腺点,尤以边缘较多。花簇生或近伞 形花序,腋生,基部具一圈苞片;花梗长 0.5-1.5mm,无毛或被腺状微柔毛。 花 4 数,长 2-2.5mm;花导长约 0.5mm,萼片广卵形至椭圆状卵形,具缘毛及腺 点;花冠在雌花中长为萼的 2 倍或略长,基部连合成管,管长为全长的 1 /2 或 更多;花丝基部连合成管,管口具缘毛,花药长圆形;雌蕊长过雄蕊,子房长 卵形或圆锥形,花柱伸长,柱头点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