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文对读中实现深度阅读.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互文对读中实现深度阅读   所谓互文对读,就是“以课文的‘此言’为轴心,与相关的他文本的‘彼意’相对照,实现词句、题旨及其他方面的比勘,以期达到互识、互补与互证的目的”。“互文性”这一概念首先由法国理论家朱莉亚·克里斯蒂娃在其《符号学》一书中提出:“任何作品的文本都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一个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吸收和改造。”深度阅读区别于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甚至娱乐性为目的“浅阅读”,指能将这篇文章与已读过的知识、观点相关联、理解,获得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阅读形式,即达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现在的阅读教学普遍存在浅表化、试题化倾向,因教学需要适当引入相关文本,与目标文本构成相关联的互文本,在这种互文对读中可以发现文本之间的广泛联系,以期获得更加深刻、多元和准确的解读感受。   一、互文对读的类型   1.简介作者作品   一篇文章与它的作者、作品简介必然成为互文本,对于陌生作者和作品,在理解主题时进行必要的作者作品简介,学生往往更能明晰文章的主旨。如笔者在上《浣溪沙》一课时,在学生理解了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的情感和哲理之后问道:“晏殊究竟因何而感伤惆怅?是和马致远一般羁旅漂泊、人生失意,还是和苏轼一样宦海沉浮、仕途不顺?”这时相机出示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江西临川人,北宋词坛的开山祖,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后官至宰相,有“宰相词人”之称。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他一生富贵,仕途坦荡,词中常常流露出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这首《浣溪沙》并且醇化成哲理,深化为对人生的思考,因而千百年来,一直打动着读者的心。   笔者在总结时告诉学生,原来,晏殊这个太平宰相因为闲愁而感伤惆怅。辛弃疾说:闲愁最苦。整个宋代,什么时候也不要求士大夫要有强烈的开拓精神。晏殊从政时,又是北宋最太平无事的时代,他当然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只能无所作为,而又不甘寂寞。他就只能用淡淡的闲愁来拂拭匆匆消逝的年华,唱着“一曲新词酒一杯”来打发日子。结合晏殊的个人经历,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理解全词的主题。   2.插入背景资料   读懂作家的作品,必须了解作家本人,了解作家,又必须把握他所处的时代。学生若能掌握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思想内涵。因而,适时插入背景资料,就与课文形成互文本。但是切忌在教学一开始时出示背景资料,只有在理解主题遇到困难时出示,才是适时有效的。特级教师徐德湖老师的公开课《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李白写作此诗的背景资料是这样呈现的:   师:在同一首诗中,为何既有忧愁之感,又有豪迈之情呢?   师:请同学们了解一下相关背景:   【屏显】李白:(学生齐读)   才华:◇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李白)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理想:◇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经历:辞亲远游——供奉翰林——赐金还山——流放夜郎   命运:◇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李白)   教师精心提炼李白、杜甫的诗句,来简要介绍李白的才华、理想、经历、命运,突出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长期的苦闷。既深化学生的阅读初感,又为深入品析诗情做了厚实的铺垫。李白、杜甫的诗句与本文形成了互文本,以诗解诗的形式新颖直观,开拓视野,学生对李白的命运多舛、怀才不遇有了深刻的了解。   3.运用历史典故   用典又叫用事,是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吉林的张玉新老师在执教李清照的词《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时,第二环节叫做“知趣儿”,重点辨析下片的四处用典。   用典一:“我报路长嗟日暮”的典源是屈原的《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意思是我要在天帝的门口休息一下,可是眼看着天就要黑了……道路还很漫长,我还要继续艰辛求索。   用典二:“学诗谩有惊人句”的典源是杜甫的《江上值水入海势聊短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强调自己在诗歌创作上很认真,很执着。   用典三:“九萬里风鹏正举”的典源是庄子的《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