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常州张氏家族母教与女学的传承及新变.docxVIP

论常州张氏家族母教与女学的传承及新变.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常州张氏家族母教与女学的传承及新变   摘要:《棣华馆诗课》是张氏家族文化的延续。本文以《棣华馆诗课》的九篇序跋为研究对象,考察张门第三代才女的家内文学创作情景,并从中探究张氏家族母教与女学的传承及新变。这种传承体现为两个方面:一、于女职之暇治学;二、治女学以成女德为基础,而传承中的新变则表现为家族对女性的文学才能更加重视。   关键词:《棣华馆诗课》常州母教女学张曜孙   《棣华馆诗课》是清代常州张琦一门第三代文学女性的诗歌选集。清代江南地区家族文化发达,张氏家族即是其中典型。“常州大南门张氏”孕育了张惠言、张琦两兄弟,更造就了张琦一门数代女性作家群体。张琦之妻汤瑶卿出身文学世家,“幼知书能诗,工绣事,尤善翦彩”。然瑶卿婚于寒门,多处艰苦之境,年四十后乃始为诗,有《蓬室偶吟》一卷,录诗仅三十三首。张琦与瑶卿有四女。长女张(糹加習)英,字孟缇;次女张紃英,字纬青,年仅三十而殇;三女张纶英,字婉紃,适同里孙劫;四女张纨英,字若绮,适太仓王曦,有女四人为采苹、采蘩、采藻、采蓝。张氏四女均有集存世。其时,“阳湖张氏四女”的风雅之名流传全国乃至海外。今日学者们对张门才女的研究也多集中于四女。张琦与瑶卿有子珏孙、曜孙,珏孙早卒,曜孙依父命,割宅与姊婿孙劫、王曦同居,创造了“比屋联吟”的盛况。张曜孙官居武昌之时,以官舍中一室日棣华馆者,为女兄燕集之所。张门的第三代才女于棣华馆中生活学习,吟咏唱和,一门风雅之况盛极。其中除王氏四女,还包括曜孙之女张祥珍,曜孙篷室李娈。道光三十年(1850),曜孙之子张晋礼辑六人之作为《棣华馆诗课》(下或简称《诗课》)。目前学者们对《棣华馆诗课》的研究较少,其文学史料价值还未得到充分利用。本文以《棣华馆诗课》的九篇序跋为研究对象,从序跋作者们的叙述中考察张门第三代才女的家内文学创作情景,并探究张氏家族母教与女学的传承及新变。   一、棣华馆吟咏概貌   《棣华馆诗课》序跋共九篇,作者分别是张曜孙、章岳镇、邓传密、张晋礼、谢有兰、庄煜廷、王臣弼、董思诚和张纨英。从他们的序言中能清楚地感知张门诸女日常生活学习及吟咏唱和的真实情境。序跋介绍六女在棣华馆中的学习情况:“读书之声常彻于厅事,每至夜分不缀。”曼素恩在《张门才女》第四章“武昌(1846—1850)”一节中,以想象中的王采苹的视角,展现了棣华馆内生动而鲜活的家族文学图景。   六女积年得诗两千余首,张曜孙择其自武昌之后诗凡九百六十首,命儿子晋礼汇录成册。从《诗课》序跋可知,张曜孙选定并命子刊刻六女诗的原因有三。   一是以家族女性后辈之学成,宽慰远在京师的长姐张(糹加習)英。张曜孙初官武昌之时,孟缇与婉紃、若绮并课诸女,一年后孟缇旋返京师。孟缇在张氏四女中诗才最著,六女对她的崇拜和亲近亦表见于诗,《诗课》中有“怀孟缇”系列诗作。张曜孙命晋礼刻六女诗集,“以寄孟缇于京师……而慰孟缇焉”,既告知孟缇六女才学长进,以宽慰其对诸女关切之心,亦以家人诗集慰其不能相聚之苦。二是以诸女之诗才砥砺同辈男性。张氏一门聚居,若绮之子女与曜孙之子女亲如同胞,砥砺共读。张晋礼《棣华馆诗课后序》道:“每自塾归,辄见家君课诸姊妹为诗文书画……家君甚乐之,每称道,以厉晋礼之不学。”张纨英之子王臣弼则道:“师每喜余敏而又呵其好嬉戏也,必举姊诵读之勤以为言。”两人的序言或许有自谦之意,但从中可以看出,两人在学习之时都曾不可避免地被师长拿来与诸位姊妹相比较。《棣华馆诗课》作为六女的文学成果,自然具有砥砺同辈男性之效用。三是王采苹即将远嫁禹州,张曜孙命晋礼刻诗,以赠其行。章岳镇、邓传密、张晋礼、王臣弼和张纨英的序跋均有提及。“今涧香姊将远嫁河南,舅氏刻此诗以赠其行。”邓传密更阐释以诗赠行之深意,是希望采苹能承继温柔敦厚的诗教之旨,在夫家履行好女职:“涧香其永承母教,善其职以淑其身,毋以思归怨别邑郁善怀,以慰母心,而不忘敬恭无违之戒,则于诗教之道,益深焉矣。”   《棣华馆诗课》的刊行是张氏家族文化的延续。在张氏四女之后,《棣华馆诗课》向世人宣告了张门第三代文学才女的长成。归纳《诗课》成因,不论是两代家族才媛的互动、家族男女成员的互相砥砺还是家族以众人之诗赠女远嫁,都可以看作是家族文化的特征。《诗课》依托于张氏家族文化而生,亦延续了张门家族的文学生命。   二、母教与女学之传承   从汤瑶卿至张氏四女,再至棣华馆内诸女,可以看到张氏家族母教与女学的传承。董思诚的序言大略写出了这种传承关系,“诸从母复以所学授诸女,诸女勤学无闲,其所为卓越踑踔,进而益上”。在其母教与女学的传承过程中,有两个基本的要素值得注意。   一是于女职之暇治学。张纨英曾描述两位姐姐幼年读书的景况:“姊(孟缇)幼时,先府君恒远游,先孺人躬自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