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文本深度阅读的有效策略.docx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现文本深度阅读的有效策略   [摘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借助辅助材料,师生合作探究,主问题引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等方式,达成深度阅读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教学;文本深度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9)09-0007-02   伟大的诗人白居易有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就要努力运用语文佳作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从而培养学生优良的语文素养。当前各地也全面推进阅读工程,以实现“以书育全人,以书启心智,以书怡真情”的美好愿景。现笔者将结合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究,谈一谈如何引领学生亲近文本,达成文本深度阅读的教学目标,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指正。   一、借助辅助材料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处于阅读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语文教学的主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的发挥息息相关。例如在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下,价值观的培养得到空前的重视。为此,在教学爱国主题的文章时,教师就要寻找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的结合点。教授《藤野先生》一文时,笔者首先自己认真钻研教材。为了了解编者的编排意图,触摸作者的写作意旨,笔者阅读了大量介绍鲁迅先生的爱国主题作品的文章,努力寻找爱国主义教育与本节课的阅读教学的结合点。在得到大量素材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反复阅读、分析、寻找,注意到了下面两个问题是理解文章的关键。笔者设置了如下问题切入文本的解读,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并获得深入其中才可以得到的感悟。   第一个问题:“鲁迅先生创作这篇名作的时间是1926年,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这篇主题明确的文章呢?”散文教学向来遵循常规,但要深入了解一个人还需要结合其生活的时代进行全面解读。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其对解读文本意旨与作者情感很有帮助。学生弄清楚这个问题,就能够很好地深入文章,理解文章的中心和文本所要反映的时代精神。   第二个问题:“本文的体例为回忆性叙事散文,文章的中心事件大都发生在作者留学日本时期。被记述的往事跨越前后二十年,从东京写到仙台再写到北京,描写的主要是发生在“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事情,文章脉络分明,线索突出,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始终贯穿全文,那么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如何一步步被激发出来的?”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方向与情感触发点,从而深入解读文本。   在设置问题的同时,笔者还依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初步设计了学生的导学案:让学生回家查找相关资料,搞清楚鲁迅写作此文时的时代背景,安排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在课前落实主题性阅读,让学生将感悟诉诸笔端,为学生在上课时的合作交流打好基础。针对这个导学计划,笔者拟定了这节课的教学将采取探究教学法。学生在上课前,对文本就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习中就能深入文本,形成深刻的阅读感悟。由此可见,课前的充分辅读对课堂阅读起到推动作用。   二、师生合作探究   笔者在教学苏轼的千古名篇《记承天寺夜游》之前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学前小任务:多遍赏读文本,用一段简短的文字从写景与抒情这两个角度写写自己的读后感悟。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仅有84字的精美小品文,作者描绘了月色之美,同时也表达出自己微妙复杂的心境。在教学时,基于学生的读后感悟,笔者进行了如下的教学:首先让学生读顺、读懂、读透。在明确了作者所述事件,共同欣赏了美景之后,便是本节堂最重要的教学环节——感悟心境。我提问:“文章中最能体现苏轼的人生感慨的是哪一句?关键又在哪一个字?从这句话甚至这个字中我们又能读出苏轼怎样的一种情感?”学生很容易找到这个关键句,但是再让学生品读情感的时候,学生有说读出寂寞苦涩的,有说读出无奈、抱怨的,有说读出牢骚满腹的,并没有人读出他月下散步时的欣喜悠闲。学生众说纷纭,这和笔者的预设有了偏差,但是学生说的不无道理。那究竟该如何理解当时诗人的特殊心境?笔者大胆放手,让学生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苏轼的政治遭遇与已学过的苏轼的几首诗去讨论。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课堂的主动权,从而激活思维,深化对文本的解读。学生在反复诵读,深入探究与讨论之后,发现最终读到的是苏轼于不适意与抑郁中的那份豁达与闲适。   三、主问题引领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希望学生能读懂文本,更希望他们能亲近文本,深入文本,体味其精华。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阅读,会让阅读更有深度。下面就笔者教学《一颗小桃树》一文为例,谈谈笔者不成熟的想法。   不同的学生对同篇文章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课前笔者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文本,用圈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