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二)按调查组织形式的不同分类
按调查组织形式的不同,统计调查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
;
;;;;
;
;
;
;
;
;
;
;
;;
;一、总量指标 ;
;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计算相对指标的基本公式为:
被比较者的指标÷ 比较标准的指标=差异率
1.结构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是在对总体分组的基础上,以总体总量作为比较标准,求出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从而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或各部分总量÷总体总量;
;6.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又称为计划完成相对数,是现象在某一段时间内实际完成数与计划任务数(即计划完成数)的比值,反映计划完成的情况,通常以百分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计划完成程度=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数×100%
(1)计划完成数为绝对数。
计划执行的进度=累计至本期止实际完成数÷全期计划完成数×100%
(2)计划完成数为相对数。
计划完成程度= 实际为上年的百分比÷计划为上年的百分比
(3)计划完成数为平均数。
当计划完成数为平均数时,计划完成程度的计算公式为:
计划完成程度=实际完成数(平均数)/计划完成数(平均数)
;(三)正确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由于相对指标需要经过对比计算,为了保证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客观上要求使用相对指标时应遵循下述原则。
1.可比性原则
2.相对指标和总量指标结合运用的原则
3.多种相对指标结合运用的原则
;(一)平均指标的概念
平均指标用以说明同质总体内某一数量标志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达到的一般水平,其数值表现为平均数。;2.调和平均数
(1)简单调和平均数。
对于未分组资料,可采用简单调和平均数。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H——调和平均数;n——标志总量;x——各单位标志值。
(2)加权调和平均数。
对于已分组资料,可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H——调和平均数;x——各单位标志值;m——各组标志总量。
3.几何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是把n个标志值连乘,再开n次方根所得的平均水平。在标志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的条件下,可用几何平均数??表它们的平均比率或平均速度,进而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4.中位数
将总体中各单位的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标志值就是中位数。;(1)由未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
将各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后,首先用公式(n+1)/2确定中位数在数列中的位置,然后根据该位置的标志值确定中位数。如果n为奇数,则中位数就是位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标志值;如果n为偶数,则中位数就是位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标志值的算术平均数。
(2)由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
分组资料有单项式数列和组距数列之分。对于单项式数列,确定中位数方法是,先计算各组的累计次数∑f,然后根据∑f/2确定中位数所在的组,则该组的标志值即为中位数。
确定组距数列的中位数一般分为三步:
第一步,计算累计次数∑f;
第二步,根据∑f/2确定中位数所在的组;
第三步,用近似公式计算中位数,可用上限公式与下限公式两种计算方法。
式中:Me——中位数;L——中位数所在组的下限;i——中位数所在组的组距;
U——中位数所在组的上限;fm——中位数所在组的次数;
∑f——总次数;Sm-1——中位数所在组以前各组的向上累计次数;
Sm+1——中位数所在组以后各组的向下累计次数。;5.众数
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即最经常、最普遍出现的标志值。
在总体单位数很多,且有明显的集中趋势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众数来代表现象的一般水平,因为众数在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在总体中占有重要地位。
众数的确定方法有两种:
确定单项式数列的众数比较容易,通过观察,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标志值即为众数。
确定组距式数列的众数,首先确定众数所在的组,再用上限公式或下限公式来计算众数的近似值。
式中:MO——众数;i——众数所在组的组距;L——众数所在组的下限;
U——众数所在组的上限;Δ1——众数组次数与上一组次数之差;
Δ2——众数组次数与下一组次数之差。;(三)应用平均指标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平均数在同质总体中才能进行计算
平均数在同质总体中才能进行计算是计算平均数的必要前提条件和基本原则。所谓同质,就是总体的各个单位在某一标志上的性质是相同的。只有在同质总体中,总体各单位才具有共同的特征,从而才能计算它们的平均数以反映其一般水平。如果总体单位是不同质的,那么计算出来的平均数不能说明事物的性质及其规律,反而会掩盖现象之间的本质差别,甚至歪曲事实真相。
2.要用组平均数补充总平均数
按同质总体所计算的平均数,是一个笼统平均数,在许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