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音乐与建筑之间的互通关系
摘要:音乐和建筑同为八大艺术之一,二者之间看似毫无关联,但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互通关系。纵观音乐与建筑的历史发展,便不难发现二者的相互影响和促进。而在更为具体的结构、处理及表达方面,音乐和建筑之间的互通性更为明显。对音乐和建筑的互通关系进行研究,能够在进一步了解音乐和建筑艺术的同时,促进二者的共同影响和进步发展。本文将从历史发展、艺术结构、艺术处理及艺术表达等方面,对音乐和建筑的互通关系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音乐建筑艺术互通关系
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6-0185-02
长期以来,音乐和建筑都被視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艺术门类,并不存在明显的联系。但是深入来看,二者的发展历史有着惊人的同步性与契合性。而且从艺术内涵来看,音乐是以声音为材料,并在大量音乐艺术手段的处理下而形成的时间艺术;而建筑则是以物质为材料,并通过各种建筑艺术手段塑造下而形成的空间艺术。因此,音乐和建筑实际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互通关系。
一、历史发展视角下音乐和建筑的互通关系
不管是音乐还是建筑,在西方艺术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为教会服务的,从而促使二者产生了紧密的互通关系,各个时期的建筑与同时期的音乐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首先是在中世纪初期,基督教会的势力大幅增长,基督教艺术逐渐成为当时西方艺术的主要部分。该时期的建筑延续了罗马建筑的风格与特点,帕雷-勒-莫尼亚尔大教堂就是其中的典型,具有坚实、庄严而肃穆的特点。同时其音乐主要是为宣扬基督教义而服务,故而其旋律起伏不大,着重表现虔诚、宁静之感,同样具有庄严的特征。时间进入11世纪后,教皇与皇帝之间的权利斗争使得教会的统治进入真空期,教会对艺术文化的垄断局面也因此中断。在这一时期,世俗文化快速发展,使得音乐与建筑艺术均发生了阶段变化。标志性的罗马式建筑逐渐转变为哥特式建筑,尖肋拱顶、飞扶壁、花窗玻璃、十字平面、束柱等转成为建筑中的常见部分,透露出富于装饰的特色。而同时其音乐也逐渐摆脱宗教束缚,更加强调感官及音乐本身的美。自文艺复兴之后,艺术创作更加强调艺术自身的美,因而不管是该时期的洛可可建筑还是音乐,都体现出明显的优美、典雅的艺术气息。
二、艺术结构视角下音乐和建筑的互通关系
所谓艺术结构,是指艺术作品形式的基本要素,即艺术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是使艺术作品成型的一种重要手段。对音乐艺术而言,其艺术结构表现为曲式结构,及音乐自身的织体及整体框架结构。实际上,每一首音乐作品均是随时间流动而形成的,故而其艺术结构主要是指时间层面的整体框架,而音乐织体则是更为次要和更为基础的空间层面结构。至于建筑艺术,其艺术构造是以空间序列为基础表现的,即依照符合空间物理要求与艺术创作需求的特定形式,对各种材料在空间中进行合理排列,最终构成建筑的主体结构。从互通性的角度来看,音乐和建筑的艺术结构有着明显的互通关系,而且二者均有着形式种类丰富多样的基本特征。
以音乐和建筑的艺术结构进行实际对比,能够进一步探究二者的互通关系。音乐有着大量的曲式结构,如复三部曲式、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回旋奏鸣曲式、变奏曲式、边缘曲式等,这些曲式结构往往与建筑的空间序列有着明显的对照关系。以回旋曲式及变奏曲式为例进行探讨。
就回旋曲式来看,该曲式结构的特征在于循环出现某一主题,典型结构为a+b+a+c+a+d+……+a。该曲式结构的使用能够强调主题,并能将纷繁的内容组织在一个作品之中,并使之得到充分而集中的表现。例如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的《d小调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致爱丽丝》均是音乐史上的回旋曲式结构佳作。回旋曲式结构音乐的循环特征在建筑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回旋楼梯部分。由弗兰克·劳埃德·莱德设计的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便是建筑史上极负盛名的回旋式建筑,该博物馆外部向上、向外螺旋上升,内部则由曲线和斜坡通到6层。在这种独特的回旋式设计中,观众先乘坐电梯到达最上层,然后顺坡而下进行参观,能够在回旋而下的过程中完成参观。
而就变奏曲式来看,该曲式结构是指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对主题进行变化反复而形成的乐曲,可标示为:a+a1+a2+……。实际上在音乐发展史上,变奏曲式结构音乐可谓数不胜数包括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的幻想曲《卡玛林斯卡亚》,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c小调《帕萨卡里亚》等。变奏曲式结构音乐特征在建筑艺术同样有着明显体现,如由伦佐·皮亚诺和理查德·罗杰斯共同设计的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就包含有大量外露的钢骨结构及复杂的管线。从表面上看,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的外部结构较为一致,但每一部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