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敦煌壁画中的艺术创造和美感形式.docxVIP

浅析敦煌壁画中的艺术创造和美感形式.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敦煌壁画中的艺术创造和美感形式   摘要:敦煌壁画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上,与大量外来优秀的艺术相融合,是研究我国和国外美术有机交融的重要依据;它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时间上完美的填充了中国绘画史所缺失的空白部分,三国至南北朝一個多世纪战乱频繁、战火纷飞使得很多书画作品被损坏,可是壁画却保存了下来;敦煌壁画重新阐述了中国美术史,弥补了美术史研究出现的断裂状态,展示了中国唐代以前乃至北魏时期的美术作品,对研究中国美术有着极具深远的影响;敦煌壁画对当代人们日常社会生活的详细记载,如人每天都要面对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乃至婚丧嫁娶、子女教育、娱乐活动、生产劳动都有着真实的记载,这对研究古代史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壁画艺术性美感   (一)从壁画中感受的艺术之美   神奇的宇宙世界,大到昼夜交替、时序变化、小到呼吸交换、脉搏跳动都有着一定的节奏。所以说一切艺术也是离不开节奏,节奏可以表现艺术的感情,是艺术的生命。研究表明当审美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节奏,如果符合欣赏者生理上的自然节奏,就会感到愉快,从而产生一种快感,如果相反的话就会失调、不愉快从而产生反感。所以说为了适应欣赏者的感官审美需要,画师们在创作敦煌壁画时,将轻重、强弱、高低、长短、浓淡、快慢、缓急、起伏、动静、疏密这些节奏最基本的元素,以其不同的形态、方式充分的展现了出来。这不仅体现了画师对美的追求,也更体现出了他们对艺术最高境界的不懈努力。   (二)分析总结敦煌壁画的艺术美感形式:   1、巧妙的空间组合   敦煌壁画上各部分的比例尺度都经过推敲,设计周密,具有虚实相应的韵律节奏,这是由不同的画面在空间中有机结合而构成的,这些空间的巧妙设计体现在了大量的图案中。如莫高窟的天宫伎乐,基本采用装饰图案的形式去表现,无数的相同宫门,凹凸花栏墙及千姿百媚的伎乐组成的画面,不论是天宫建筑的屋顶、门楣,还是衣裙披襟、伎乐光圈均分别以不同的二色或四色为一组,上下相错一色循环赋色,重复而又有变化,这就形成了强烈的节奏感和整体效果。   2、反复、轮换、交替的排列   韵律指的是有控制的抑、扬、顿、挫之变化,可以使形式更具律动美,与节奏无本质区别,韵律是有变化的节奏,节奏又是变化起伏的规律。在敦煌壁画中,画师们为了让画面有整齐而一致的韵律美效果,采用大量有变化的节奏,用相互对应的因素进行反复、轮换、交替的排列。例如初唐329窟的飞天莲花藻井,四角莲花与中心莲花用朱绿青赤多层点染,运用白线在扭动对比的色条上随形勾勒,从而产生熠熠闪光的律动感,使中心方井华丽的流动,引人注目。围绕在方井四周的波状忍冬纹,通过反复,轮换、交替的排列加上变为褐色的垂幔,把充满动态的方井约束起来,表现得更富有韵味。   (三)敦煌壁画中的动与静、虚与实的变化   由于民族特点中国古老的绘画艺术总是显得规则而富有节奏,好似在演奏无声的音乐,当然这种音乐是可为人看到的感情传译。它用色彩、构图的明暗、轻重、长短、曲直、断连等变化表现出动与静的节奏韵律感。如西魏第285窟南壁《五百强盗成佛图》,画的开始部分像高音区,以高昂的调子描绘激烈的战斗,接着调子逐渐降低,最后归于平静。作战和施邢的场面气氛强烈,皈依和参禅的场面却又宁静平和,反差明显转折自然。画面用一座有高墙的二房门楼将画中主人公们的残酷与悲苦、福与祸、善与恶隔在两边,整个画面重点突出,富有变化和韵律。由于古代中国长期普及儒家制度,坚持儒家礼仪使得画家们在艺术创作时,总是格外的注重虚实变化。敦煌画师们敢于发挥个性,大胆创作巧妙的运用虚实变化再现自然美。如隋代第302窟人字披中的“伐木造塔”画面的中景,远处起伏多变的山峦和烟云流动的大片空白,使得画面豁然开朗。画中的虚山脚,山无坡脚,树不露根,虚虚实实。远处虚的山与近处实的人,藏露适宜,使人有一种虚中有实,实中带虚的感觉,把山川树木的氤氲景象完美的描绘了出来。特别是醒目突出的伐木人及塔上修建的工人随地势高低起伏排列,富有强烈的音乐性。   (四)总结:   敦煌壁画有着一千六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的规模宏大、内容丰富、艺术精湛、保存较完好的艺术宝库。它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上,与大量外来优秀的艺术相融合,是研究我国和国外美术有机交融的重要依据;它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时间上完美的填充了中国绘画史所缺失的空白部分,三国至南北朝一个多世纪战乱频繁、战火纷飞使得很多书画作品被损坏,可是壁画却保存了下来;敦煌壁画重新阐述了中国美术史,弥补了美术史研究出现的断裂状态,展示了中国唐代以前乃至北魏时期的美术作品,对研究中国美术有着极具深远的影响;敦煌壁画对当代人们日常社会生活的详细记载,如人每天都要面对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

文档评论(0)

180****8756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盛世风云(深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069269024M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