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名医甄权 生平简介
姓名
甄权
字
暂无资料。
别名
暂无资料。
去逝时间
唐贞观十七年(643年)
所在朝代
唐代
出生地区
许州扶沟(今河南扶沟)
主要成就
暂无资料。
擅长领域
针灸
代表作品
《针经钞》、《明堂人形图》
一、甄权简介:
甄权,古代医家名。唐代医家。许州扶沟(今属河南)人。与其兄甄立言皆因母病学医。后亦以医名,精针灸术,亦谙养生,获一百零三岁高龄,唐太宗曾亲临其家咨询药性,并视其饮食,赐以衣服、几杖,并授朝散大夫。其所著有《古今录验方》、《针经钞》、《明堂人形图》、《针方》及《脉经》,均未见行世。
二、人物介绍:
甄权,约生于南朝梁大同七年(541),卒于唐贞观十七年(643),许州扶沟(今河南扶沟)人,享年103岁。因母病,与弟甄立言,精究医术,专习方书,遂为名医。甄权于针灸术造诣尤深,兼通药治。一生行医,活人众多:隋开皇初(581)曾为秘书省正字,后称病辞职。甄权通颐养之术,提出吐故纳新可使肺气清肃,是健身延年的有效方法;并主张饮食不必甘美。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李世民亲临其家,访以药性及养生之道。授其朝散大夫,并赐寿杖衣物。当年寿终。甄权撰有《针经钞》三卷、《脉经》、《针方》一卷、《明堂人形图》一卷(俱见《新唐志》、《脉经》)。《通志·艺文略》作二卷,《脉诀赋》一卷(见《通志 艺文略》),《本草音义》七卷(见《通志·艺文略)。
三、主要著作:
甄氏一生著述颇多,绘有《明堂人形图》一卷;撰有《针经钞》三卷、《针方》、《脉诀赋》各一卷,《药性论》四卷。这些著作均已亡佚,其部分内容可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著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尤其是甄氏的《明堂人形图》在当时流传广泛,唐代名医孙思邈即根据其所绘图形重新绘制修订为“人体经络俞穴彩图”(已佚)。
四、学术内容:
甄权在针灸学术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图示穴,编绘明堂图《明堂人形图》是一部以图为主,同时有详细文字说明的著作。据《千金翼方》记载,对于这部《明堂人形图》的编绘,甄权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甄权是以秦承祖所绘的针灸图为蓝本,并用《甲乙经》等著作对秦图进行了校定,发现了许多错误之处,因而甄权在纠正和补充秦图的基础上,新撰了明堂针灸经穴图。(2)厘定孔穴,扩大腧穴归经据《千金要方》记载,“明堂三人图以仰、伏、侧三人形分类,依照由上而下,以内到外,先阴后阳的次序记录腧定,共有穴名三百四十九、单穴四十九、双穴三百(孙思邈误将会阴穴记入双穴)。每穴记有穴名、别名、定位、取法等内容,四肢分经穴位间见有穴性、禁刺、禁灸等,全篇没有主治症。此书是在“头身分部,四肢分经”的基础上,以“仰人、伏人、侧人”三位绘图,可以依图知穴,推经识分”,清晰明了,有条不紊,便于掌握腧穴定位。因此编成后很快取代了秦图,成为唐代以来较长时期针灸医生的必读本,并为许多著名医家所推崇,以至被反复参用和转录。正如孙思邈所言“尔后缙绅之士,多写权图,略遍华裔。”(3)针术精妙,验案流传百世从散在的文献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甄权治病的病案,从中窥知甄权针术的精妙。如隋鲁州刺史库狄嵌苦风患,手不得引弓,诸医莫能疗,权谓日:但将弓箭向垛,一针可射矣针其肩髑一穴,应时即射。时有深州刺史成君绰,忽患颈肿如数升,喉中闭塞,水粒不下,已三日矣。……(甄)权救之,针其右手次指之端,如食顷气息即通,明日饮啖如故。仁寿宫各患脚,奉敕针环跳、阳陵泉、巨虚下廉、阳辅,即起行。安平公(苏孝慈)患偏风,甄权用防风汤兼以针刺风池、肩髑、曲池、支沟、阳陵泉、五枢、巨虚下廉七定,服药九次,苏即逐渐痊愈。安康公患“水肿”、小便不利,甄权治以茯苓丸,药未尽而肿渐消。由此可见,甄权治疗疾病方法简单,疗效好、恢复快。史书也称“权之疗疾,多类此也”。
五、临床应用:
隋唐鲁州(今山东)刺史库狄嵚患了风痹症,痛苦难忍,两手不能随意活动,更不能拉弓射箭,请了许多医生医治,均未奏效。甄权仔细诊查病情后,对库狄嵚说,你只管拿起弓箭,对准箭靶,只须一针,保你应时能射。说着即针刺他肩隅一穴位,针到病除,挽弓一射,正中靶心,众人喝彩。深州(今河北深县)刺史成君绰,突然发生颈部肿胀,喉中闭塞,水米不能进。三天后,经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推荐,转由甄权治疗。甄权针刺成君绰左手次指末端,片刻病人气息通畅,次日饮食恢复正常。
六、后世影响:
暂无资料。
七、轶事典故:
仁寿宫备身(宫人)患脚病,甄权奉敕治疗。甄刺她的环跳、阳陵、巨虚下廉、阳辅四穴,即能起行。大理寺卿赵某患风,腰脚不便,不得跪起。甄权为他针刺上窌、环跳、阳陵泉、巨虚下廉四穴,即能跪起(见《千金要方》卷八)。安平公(李德林)患偏风,甄权治以防风汤(方见《千金要方》),兼针刺风池、肩髃、曲池、支沟、阳陵泉、五枢、巨虚下兼七穴。服药九剂,针刺九次,李即逐渐痊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