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家乡的风俗菜粑黄梅六年级作文600字
天气渐暖,“处暑听鸣轩”菜地里的芥菜也长得很大了,一片片叶子伸展开,像极了芭蕉扇。这不由地让我们想做点不仅好吃更有意义的美食——菜粑。菜粑是黄梅独有的地方美食,一般在农历三月左右,摘取硕大的芥菜叶与米粉和匀做外皮,有独特香味的腊肉、酱干、粉丝、大蒜做内馅。口味在小小的黄梅也分上乡、下乡(以濯港镇为界)不同,上乡有馅,下乡无馅。
传承中华美食,不只是嘴上说说,说干就干,昨天下午以小组为单位分配要带的东西,不限多少不限肥瘦、粗细,孩子们立刻就讨论起来,很快就分配好了。把消息发到家长群,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我家有腊肉,明天叫孩子带去”“老师,米粉我明天叫娃带去,一包够吗?”“粉丝带一包”“酱干带多少?”……不知是孩子们的热情感染了家长,还是家长也赞成孩子多动手多实践,总之我的激情更加澎湃。
早饭后,带着一部分孩子们去菜地拔芥菜叶,教他们一片菜叶一片菜叶地拔,拔大蒜,尽量连根拔起,一部分孩子则围着洗碗池洗菜叶、大蒜,今天的水也如今天的太阳特别温柔,孩子们边洗边交流“洗菜心得”。
孩子们带了好多配菜,腊肉一块块,酱干一把把,粉丝一包包,都拆好倒进桶里浸泡。做好一切,我们把东西都交给了食堂的阿姨们帮我们做好准备工作。
午托终于结束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排好队向食堂进发。
食堂阿姨们已经把腊肉、粉丝、酱干、大蒜切碎,先倒腊肉到大锅里翻炒,炒出油炒出香味,再倒生姜末、酱干翻炒,大铁锹在大锅里翻腾不亦乐乎,接着倒入粉丝,下盐、生抽等调味料,阿姨们为了馅料更美味,还贴心地加了几勺自制的辣椒油,在大火的加持下,极富层次感的香味在后厨弥漫开来,让人垂涎三尺。
经验丰富的阿姨还把芥菜倒入锅内翻炒,再跟米粉混合倒进搅拌机里搅拌,边搅拌边倒温水进去调和,原本白白的米粉在温水的滋润下很快与芥菜紧紧相连,成了白绿相间的面团,面团在搅拌机强里逐渐变得光滑、透亮。
就在早早用香皂洗了几遍手已在食堂大厅等候的孩子们望眼欲穿时,两大盆馅料、一大盆面团端了出来,放好大蒸笼屉,摆好小凳子,大家团团围坐,拿着舀馅的小勺子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食堂阿姨开始教孩子们怎么包菜粑了:取一小撮面团揉成圆形,再用两根大拇指从中间往外压,边压边转,把面团压成薄一点的面皮,再舀馅料,面皮对折捏住边边,再放手心里慢慢团成圆形。阿姨再三强调:馅料不能太多,不然容易鼓出来;封口位置要捏紧,不然一蒸就散开了。
听完阿姨的话,女生就开始包起来,不得不说女生心细,把阿姨讲的要领都听进去了,从第一次包时不成圆形到慢慢掌握力度,从馅料撑破了面皮到面皮鼓鼓当当完好无缺,一旁观看的阿姨们连连点头。
而调皮的男生就稍微逊色了点,不是面团取的过大导致最终菜粑成了大胖子,就是菜粑“笑开了花”,还有男生边包边搞怪,汤圆大小的菜粑横空出世……看得让人好气又好笑。
人多力量大,面团很快就包完了,孩子们意犹未尽,都嘀咕“米粉买少了”,只能不情不愿地离开食堂去教室了。
阿姨们把两个大大的蒸笼屉抬进后厨,放在蒸锅里启动最后一步——蒸。盖紧盖子,给蒸锅四周淋点水,锅盖上面还用砧板等重物压着。
半个小时后,菜粑出锅了,原本白绿相间的面皮变得接近酱油色,忍不住拿了一个,烫得差点掉地上,边哈着气边咬,真好吃,面皮有嚼劲,馅料香辣可口,一点都不油腻。
赶紧把菜粑装进食品袋送到班上,教室里炸开了锅,每人分得三个菜粑,我告诉他们这三个菜粑随你支配,你是吃一个留两个跟爸爸妈妈分享,还是吃两个跟爸爸妈妈分享一个,抑或是自己都吃了。看到很多孩子两眼放光,抓起一个就吃了起来,吃完了舔着手指回味着香味,把另外两个装进自己的碗里,盖好,装进书包里。
晚上家长发来了视频与图片,奶奶吃着孙女带回来的菜粑津津有味,弟弟捧着碗拿着勺子吃菜粑边吃边说“真好吃”……还有家长说孩子一上车就拿给他吃了没来得及拍照。家长们都赞叹“菜粑真好吃!”
菜粑真好吃,因为芥菜、大蒜是我们自己种的,腊肉、酱干、粉丝是我们从家里带的,因为菜粑是我们自己动手包的,更因为菜粑是孩子们忍着馋劲带回来的,他们把爱带回了家,这菜粑才格外好吃。
传承中华美食,分享黄梅特色,小小菜园地,浓浓亲情味。菜粑好吃,但见证它的制作,与家人分享它的美味,这意义更深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