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人际关系处理能力.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提高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第1页,共32页。 首先我们来一个小测试 第2页,共32页。 1.人际交往能力测评试题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考虑下列问题,从所给备选答案中选出最符合自己的一项。? 1.?每到一个新的场合,我对那里原来不认识的人总是:?????A、能很快记住他们的姓名,并成为朋友;? B、尽管也想记住他们的姓名并成为朋友,但很难做到;? C、喜欢一个人消磨时光,不大想交结朋友,因此不注意他们的姓名。 ?2.?我之所以打算结识人、交朋友的动机是:? A、我认为朋友能使我生活愉快;????????B、朋友们喜欢我;?C、能帮助我解决问题。? 3.?你和朋友交往时持续时间多是:? A、很久、时有来往;??????????????????B、有长有短?C、根据情况变化,不断弃旧迎新。? 4.?你对曾在精神上、物质上诸多方面帮助过你的朋友总是:?????A、感激在心,永世不忘,并时常向朋友提及此事;? B、认为朋友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不必客气;?C、事过境迁,抛在脑后。?5.?你和那些气质、性格、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相处的时候总是:? ????A、适应比较慢;?????B、几乎很难或不能适应;?????C、能很快适应。 ? 第3页,共32页。 6.?在我生活中遇到困难或发生不幸的时候:?????A、了解我情况的朋友几乎都曾安慰帮助我;? B、只是那些很知己的朋友来安慰、帮助我;?C、几乎没有朋友登门。 7.?你对朋友、同事们的批评、劝告总是:? ????A、能接受一部分;?????B、难以接受;??????C、很乐意接受。? 8.?在对待朋友的生活、工作诸多方面我喜欢:? A、只赞扬他(她)的优点;???????????B、只批评他(她)的缺点;?C、因为是朋友所以既要赞扬他的优点,也要指出不足或批评他的缺点。? 9.?在我情绪不好、工作很忙的时候,朋友请求我帮他(她),我:? A、找个借口推辞;?????B、表示不耐烦断然拒绝;?C、表示有兴趣尽力而为。? 10.?我在穿针引线编织自己的人际关系网时,只希望把这些人编入:? A、上司、有权势者;???B、只要诚实,心地善良;?C、与自己社会地位相同或低于自己的人。? 第4页,共32页。 11.?当我生活、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我:? ????A、向来不求助于人,即使无能为力时也是如此;? B、很少求助于人,只是确实无能为力时,才请朋友帮助;?C、事无巨细,都喜欢向朋友求助。? 12.?如果你的朋友做一件使你不愉快或使你伤心的事,你:? ?A、以牙还牙回敬一下;?B、宽容,原谅;????C、敬而远之。 ?13.?你结交的朋友的途径通常是:? A、通过朋友介绍;?????B、在各种场合接触中;?C、只是经过较长时间相处了解而结交。? 14.?对那些异性朋友、同事,我:? ?A、只是在十分必要的情况下才会去接近他们;? B、几乎和他们没有交往;?C、能同他们接近,并正常交往。? 15.?你对朋友们的隐私总是:?????A、很感兴趣,热心传播;? B、从不关心此类事情,甚至想都没想过,即使了解也不告诉他人;?C、有时感兴趣,传播。 第5页,共32页。 人际交往能力测评记分方法 第6页,共32页。 测评结论: 得分在122-140分???????????人际交往能力强? 得分在86-120分????????????人际交往能力较强? 得分在52-84分?????????????人际交往能力一般 ?得分在50分以下????????????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第7页,共32页。 一、人际关系状态图解 第8页,共32页。 第9页,共32页。 什么是人际沟通 第10页,共32页。 如何理解人际沟通 人际沟通是指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也就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交流各种观念、思想和感情的过程。这种交流主要通过言语、表情、手势、体态以及社会距离等来表示。 其特点是: 1、人际沟通不同于两套设备间的简单的“信息传输”,其中每一个个体都是积极的主体。也就是说,人际沟通中的每一个参加者都要求自己的对方具有积极性,不能把沟通伙伴看成是某种客体。因此在沟通过程中,信息发出者必须判定对方的情况,分析他的动机、目的、态度等,并预期从对方的回答中得到新信息。因此人际沟通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传输”,而至少是一种信息的积极交流。 第11页,共32页。 2、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同于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流

文档评论(0)

你今天真好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起学习交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