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恢复监测技术.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B14/T706—2012 植被恢复监测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植被恢复监测的术语和定义、样线观测、数据处理及景观功能分析等。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范围内植被恢复的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337.4生态公益林建设 检查验收规程 GB/T23235 退耕还林工程质量评估指标与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植被恢复 在荒山荒地、建设工程的宜林绿化地,进行植树种草以及促进植物自然恢复的过程。 3.2 斑块 具有阻隔水流或改变水流方向同时捕获或滤出径流中物质的障碍物,如多年生植物、倒木、沟垄、 洼地、直径>10cm的砂砾、与土壤结合在一起的树枝等。 3.3 多年生植被覆盖度 草本植物的“基部盖度”或乔灌木的林冠覆盖度。 3.4 活地被物 藻类、真菌类、地衣类、苔藓类等植物。 3.5 地表粗糙度 1 DB14/T706—2012 地表起伏程度及抗干扰能力。 3.6 地表抗干扰能力 地表受机械性干扰后抗风蚀或水蚀的能力。 4 调查方法 4.1 样线布设 4.1.1 样线应与监测区坡向一致,在监测区某个斑块边缘沿水流方向布设样线。以风蚀为主的监测区, 应与主导风向一致。每个斑块类型至少5次以上重复。 4.1.2 在样线的两端设桩固定,桩位采用GPS定位,在两桩连线与每一斑块边缘的交叉点上做出标志。 4.2 样线调查 4.2.1 调查、记录监测区的立地特征、植被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 (见附表1)。样线特征调查参见GB/T 18337.4。 4.2.2 记录斑块/斑块间类型、距离、宽度等,填写记录表格(见附表2)。 4.3 地表调查 在每一斑块上,按表1赋分并填入附表3,地表抗干扰能力评价指标观测见附表4,崩解测试见附表5。 5 数据处理 5.1 斑块面积指数 斑块面积占样线所代表面积的比例以斑块面积指数A表示,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A越大,表明斑1 1 块面积占样线所代表面积的比例越大,计算公式为: 式中: A为斑块面积指数; 1 A为样线所截斑块面积(斑块长×斑块宽)的总和,单位为m ;2 p A为最大斑块区面积(样线长度×10),单位为m。2 m 5.2 景观结构指数 沿坡面方向斑块长度占样线长度比例以景观结构指数A表示,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A越大,表明2 2 沿坡面方向斑块长度占样线长度比例越大,计算公式为: 2 DB14/T706—2012 表1 地表调查内容及赋分标准 评价 赋 评价 赋 指标分级 指标分级 项目 分 项目 分 5% 1 5% 0

文档评论(0)

法律咨询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法律职业资格证、中级金融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咨询服务,专业法律知识解答和服务。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2706605500003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4日上传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中级金融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