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古诗-赏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古诗-赏析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正暮 一作:正春)   【注释】:   此词作于元祐六年〔1091〕苏轼由杭州太守被召为翰林学士承旨时,是作者离杭时送给参寥的。参寥是僧道潜的字,以精深的道义和清新的文笔为苏轼所推崇,与苏轼过从甚密,结为莫逆之交。苏轼贬谪黄州时,参寥不远两千里赶去,追随他数年。这首赠给参寥的词,表现了二人深沉的友谊,同时也抒写出世的玄想,表现出宏大的人生空漠之感。整首词达观中充满豪气 ,向往出世却又执着于友谊 ,读来毫无颓唐、消极之感,但觉气势恢宏,荡气回肠。   词的上片起势非凡,以钱塘江喻人世的聚散离合,充分表现了词人的豪情。首二句外表上是写钱塘江潮水一涨一落,但一说“有情〞,一说“无情〞,此“无情 〞,不是指自然之风本乃无情之物,而是指已被人格化的有情之风,却绝情地送潮归去,毫不依恋。所以,“有情卷潮来〞和“无情送潮归〞,并列之中却以后者为主,这就突出了此词抒写离情的特定场景,而不是一般的咏潮之作,如他的?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潮?词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诗,着重渲染潮声和潮势,并不含有别种寓意。下面三句实为一个领字句,以“问〞字领起。西兴,在钱塘江南,今杭州市对岸,萧山县治之西。“几度斜晖〞,即多少次看到残阳落照中的钱塘潮呵!这里指与参寥屡次同观潮景,颇堪纪念 。“斜晖〞,一那么承上“潮归〞,因落潮一般在黄昏时分,二那么此景在我国古代诗词中往往是与离情结合在一起的特殊意象。此句以发问的形式,写出天上阳光的无情。地下潮水无情而归,天上夕阳无情而下,这是以天地和自然万物的无情,衬托人之有情。   “不用〞以下四句 ,意谓面对社会人生的无情,不必替古人伤心,也不必为现实忧虑,必须超凡脱俗,“白首忘机〞,泯灭机心,无意功名,到达达观超旷、淡泊宁静的心境。这几句,带有作者深沉的人生感喟和强烈的哲理色彩,读来令人感慨。   从上片写钱塘江景,到下片写西湖湖景,南江北湖,都是记述他与参寥在杭的游赏活动。“春山〞,一些较早的版本作“暮山 〞,或许别有所据,但从词境来看,不如“春山〞为佳。前面写钱塘江时已用“斜晖〞,此处再用“暮山 〞,不免有犯重之嫌;“空翠烟霏〞正是春山风光 ,“暮山〞,那么要用“暝色暗淡〞、“暮霭沉沉〞之类的描写 ;此词作于元祐六年三月,恰为春季,特别叮咛“记取〞当时春景,留作别后的追思,于情理亦较吻合。   “算诗人〞两句,先写与参寥的相知之深。参寥诗名甚著,苏轼称赞他诗句清绝,可与林逋比肩。他的?子瞻席上令歌舞者求诗,戏以此赠?云“底事东山窈窕娘,不将幽梦嘱襄王。禅心已作沾泥絮,肯逐春风上下狂 〞,妙趣横生,传诵一时。他与苏轼肝胆相照,友谊甚笃。早在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他专程从余杭前去拜访;苏轼被贬黄州时,他不远二千里,至黄与苏轼游从;此次苏轼守杭,他又到杭州卜居智果精舍 ;甚至在以后苏轼南迁岭海时,他还打算往访,苏轼去信力加劝阻才罢。这就难怪苏轼算来算去,像自己和参寥那样亲密无间、荣辱不渝的至友,在世上是不多见的了。如此志趣相投,正是归隐佳侣,转接下文。   结尾几句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归隐山水的志趣,进一步抒写二人的友谊。据?晋书·谢安传?载,谢安东山再起后,时时不忘归隐,但终究还是病逝于西州门。羊昙素为谢所重,谢死后,一次醉中无意走过西州门 ,觉而大哭而去。词人借这一典故抚慰友人:自己一定不会象谢安一样雅志相违,使老友恸哭于西州门下。   此词以平实的语言 ,抒写深沉的情意 ,气势雄放 ,意境浑然。郑文焯?手披东坡乐府?说 ,此词“云锦成章,天衣无缝〞,“从至情中流出,不假熨贴之工 〞,这一评语正道出了本词的特色。词人那超旷的心态,那交织着人生矛盾的悲慨和发扬蹈厉的豪情,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和深入的启迪。

文档评论(0)

凹凸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