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秋登兰山寄张五-古诗-赏析_1.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秋登兰山寄张五-古诗-赏析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假设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作品注释万山:襄阳西北十里,又称方山、蔓山、汉皋山等。一作“兰山〞,误。 张五:一作张子容,兄弟排行不对,张子容排行第八。 北山:万山在襄阳以北。 试:一作“始〞。“心随〞一句:又作“心飞逐鸟灭〞、“心随飞雁灭〞、“心随鸟飞灭〞等。 薄暮:黄昏。 清秋:一作“清境〞。 平沙:又作“沙行〞。 舟:又作“洲〞。【1】 作品译文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 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气氛。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赏析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思念旧友的诗。开头四句,先点自悦,然后登山望张五;五、六两句点明秋天节气;七、八两句写登山望见山下之人;九、十两句,写远望所见;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希望。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张五名子容,隐居于襄阳岘山南约两里的白鹤山。孟浩然园庐在岘山附近,因登岘山对面的万山以望张五,并写诗寄意。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为孟诗代表作之一。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自然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假设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味,够人玩味。 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孟浩然这首诗开头两句就从陶诗脱化而来。 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相望〞说明了对张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万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诗人的心啊,似乎也随鸿雁飞去,消逝在遥远的天际。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假设荠,江畔洲如月〞,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他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歇于渡头。显示出人们的行动沉着不迫,带有几分悠闲。再放眼向远处望去,一直看到“天边〞,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明晰可见,似乎蒙上了一层月色。 这四句诗是全篇精华所在。在这些描绘中,作者既未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未着力描写景物的色彩。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写来,是那样平淡,那样自然。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正如皮日休所谓:“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涵涵然有云霄之兴,假设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沈德潜评孟诗为“语淡而味终不薄〞,这实为孟诗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这四句诗里,作者创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这同“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诗的意境,是颇为近似的。正所谓“每诵之,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这代表了孟诗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既明点出“秋〞字,更说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谊的真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凹凸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