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会计学
1
耐黄变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乳化过程中的相转变研究
2
报告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PUA复合乳液原料选择及合成工艺研究
第三章 PUA复合乳液的合成研究
第四章 聚氨酯乳化过程中的相转变研究
第五章 PU/PA共混乳液的合成研究
第六章 PUA乳液结构分析及表征
第七章 耐黄变水性木器涂料的配制
结论
致谢
第1页/共62页
3
第一章 绪论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内容
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2页/共62页
4
研究背景和意义
国家
环保法规与标准
美国
空气洁净法,1970;CAAA(空气洁净法修正案,1990); 建筑涂料和工业维护涂料管理条例
日本
JPMA(日本涂料协会)提出一份“日本涂料工业的VOC现状及未来”的报告
国际
ISO-14000;Coatings Care Program
中国
GB18581-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HG/T 3828-2006《室内用水性木器涂料》; HJ/T 201-2005《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水性涂料》;
随着各国环保法规的确立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传统溶剂型涂料中的挥发有机化合物(VOC)的排放受到限制。涂料水性化是减少VOC排放的最佳途径。
第3页/共62页
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 耐黄变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研制
2. 聚氨酯乳化过程中的相转变研究
3. 聚氨酯/丙烯酸酯共混乳液的研制
4. 聚氨酯-丙烯酸酯水性木器涂料的研制
第4页/共62页
6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1) 采用分步加料法,并对聚氨酯进行多重改性,优化获得稳定的PUA复合乳液制备工艺。
2) 在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时,引入软单体丙烯酸丁酯(BA) 。
3) 在合成PA的过程中,采用梯度加料并引入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和丙烯酸(AA)。
第5页/共62页
7
第二章 PUA复合乳液原料选择与合成工艺研究
原料选择
工艺优化
第6页/共62页
8
原料选择
异氰酸酯:常见的有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六亚甲 基二异氰酸酯(H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X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
低聚二元醇:聚醚二元醇和聚酯二元醇
小分子二官能团扩链剂和多官能团交联剂
亲水扩链剂
催化剂:有胺类和有机锡类催化剂。
乙烯基单体
引发剂
第7页/共62页
9
合成工艺的研究
种子乳液聚合
原位乳液聚合
溶液转相聚合
第8页/共62页
10
不同合成工艺所用溶剂量的比较
制备工艺
PU (g)
MMA (g)
粘度(mPa·s)
预聚过程
乳液聚合过程
NMP(g)
AT(g)
NMP(g)
AT(g)
种子乳液聚合
100
30
970
0
82
0
10
原位乳液聚合
100
30
752
15
25
0
10
第9页/共62页
11
不同合成工艺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
制备工艺
PUA复合乳液性能
涂膜力学性能
透明性
凝聚物
贮存稳定性
拉伸强度(MPa)
拉伸模量(MPa)
断裂伸长率(%)
种子乳液聚合
不透
多
有沉淀
15.64
4.02
522
原位乳液聚合
微透
极少
无沉淀
20.05
4.91
492
第10页/共62页
12
第三章 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研究
1. 工艺条件:反应温度、加料方式、分散温度和转速、乳液聚合温度
2. 配方:NCO/OH(初)、NCO/OH(总)、改性试剂、DMPA、EDA、引发剂等
第11页/共62页
13
反应温度的影响
初聚温度℃
反应90min
反应120min
粘度s(25℃)
理论NCO(w%)
实测NCO(w%)
粘度 s(25℃)
理论NCO(w%)
实测NCO(w%)
45
15.22
17.9
22.6
18.45
17.9
21.7
50
19.57
17.9
19.3
21.36
17.9
19.1
55
21.93
17.9
18.6
22.62
17.9
18.0
60
23.85
17.9
18.0
25.60
17.9
17.4
65
26.34
17.9
17.7
27.33
17.9
16.9
70
29.56
17.9
17.4
30.21
17.9
16.7
第12页/共62页
14
加料方式的影响
一、IPDI、N220、BDO、DMPA的加料方式:一次加料法、分步加料法和半连续加料法
二、DMPA的加料顺序:
1.与IPDI、N220及BDO同时加入;
2. IPDI与N220反应一段时间后先加DMPA,后加BDO;
3. IPDI与N220反应一段时间后先加BDO,后加DMPA
第13页/共62页
15
分散温度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