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小学小学语文 歇后语 带兔字的歇后语小学语文歇后语带兔字的歇后语.docVIP

XX小学小学语文 歇后语 带兔字的歇后语小学语文歇后语带兔字的歇后语.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带兔字的歇后语 001 八月十五捉兔子:有你过节,无你也过节(比喻有没有无关大局) 002 不倒翁骑兔子:没个老实劲几 003 穿兔子鞋的:跑得快 004 打兔子碰见了黄羊:捞了个大外快 005 大年初一逮兔子:有它过年,无它也过年(比喻微不足多,增减都不影响大局) 006 丢了黄牛撵兔子:不知哪大哪小 007 红毛兔子:老山货 008 猴子笑兔子尾巴短:彼此彼此 009 活剥兔子:扯皮 010 见了兔子才放扈:有利才出征(比喻对自己没利的事不干) 011 狡兔撞鹰:以功为守 012 开着拖拉机撵兔子:有劲使不上(比喻有本事、才能,但因条件所限施展不开) 013 老虎皮,兔子胆:色厉内荏 014 老母猪追兔子:上气不按下气 015 老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016 年三十晚上打兔子:有它过年,没它:也过年 017 敲锣撵兔子:起哄 018 青娃望玉兔:有无地之别 019 拾柴打兔子:一举两得 020 坛子里荞兔子:越荞越小 021 套马杆子逮兔子:瞎胡闹 022 兔儿爷打架:散摊子 023 兔几的眼睛:红人(仁) 024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025 兔子抱西瓜:无能为力 026 兔子蹦到车辕上:充大把式 027 兔子逼急了:还会咬人哩 028 兔子剥皮:倒扒 029 兔子成精:比老虎还厉害 030 兔子成精:比老虎还厉害(比喻十分凶猛) 031 兔子吃提糕:闷日 032 兔子戴夹板:充大耳朵驴 033 兔子豆老鹰:没事找事 034 兔子构厥子:没后劲 035 兔子驾辕:不合套 036 兔子驾辕牛打套:乱套了 037 兔子见了鹰:毛了 038 兔子叫门:送肉来了 039 兔子进虎穴:白送死 040 兔子进磨道:充什么大耳朵驴 041 兔子靠腿狼靠牙:各有各的谋生法 042 兔子拉犁耙:心有佘而力不足 043 兔子跑到磨道里:冒充大耳朵驴 044 兔子生耗了:一窝不如一窝 045 兔子尾巴:长不了 046 兔子尾巴:撅着;长不了 047 兔子下儿:与众不同 048 兔子坐上虎皮椅:六神无主 049 瞎狗逮兔子:碰到嘴上 050 下雪天打兔子:自跑 051 小脚女人追兔子:越撵越没影儿(比喻怎么撵也跟不上) 052 小脚女人追兔子:超追越没影儿 053 小兔蹦到车辕上:充什么大把式 054 羊群里跑个兔:数它小,数它精(比喻年龄虽小,办事却精灵) 055 野地里撵兔子:谁逮住就属谁 056 鹰饱不抓兔,兔饱不出窝:懒对懒 057 属兔子的:一蹦三尺高 关于不怕事的经典歇后语 【崖头上睡觉】-—不怕死 【铁人不怕棍】——身子硬 【洞里的乌龟】——不怕惊 【初生的牛犊】—-不怕虎 【北面开窗】——不怕冷风 【进港的轮船】——不怕风浪 【泥鳅上沙滩】——不怕你滑 【小鬼打城隍】-—死都不怕 【戏台上的钟旭】——不怕鬼 【坐电梯上楼】——不怕(爬) 【常走泥泞路】——不怕栽跟头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站着身子正】——不怕影儿斜 有关草的歇后语 有关草的歇后语 此地无银三百两歇后语的下一句 此地无银三百两——不打自招;自己哄自己;自欺欺人 【释义】 原指还没有用刑;就自己招供了.现比喻无意中透露了自己的过失或心计。 【示例】 当代·殷谦杂文集《揭皮》:“《魏书》所说的曹操‘常以送终之制,袭称之数,繁而无益,俗又过之,故预自制终亡衣服,四箧而已’,这都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说法,就是明明告诉别人,魏王墓里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无非几件破衣烂衫,你们不要盗。如果考古就凭史料记载而给历史人物盖棺定论,这太荒唐了。纵观史书杂记,疑点重重,是真是假都很难定论.” 【出处】 民间故事:有人把银子埋藏地下,并在地面留字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偷走了银子,也留字写道:“隔壁王二不曾偷。 【用法】 复句式;作主语、分句;比喻打出的幌子正好暴露出来 【近义词】 欲盖弥彰、不打自招 【典故】 从前有个人叫张三,喜欢自作聪明。他积攒了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但是他也很苦恼,怕这么多钱被别人偷走,不知道存放在哪里才安全。 带在身上吧,很不方便,容易让小偷察觉;放在抽屉里吧,觉得不妥当,也容易被小偷偷去,反正放在哪里都不方便。他捧着银子,冥思苦想了半天,想来想去,最后终于想出了自认为最好 的方法。张三趁黑夜,在自家房后,墙角下挖了一个坑,悄悄把银子埋在里面。埋好后,他还是不放心,害怕别人怀疑这里埋了银子。 他又想了想,终于又想出 了一个办法。他回屋,在一张白纸上写上“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然后,出去贴在坑边的墙上。他感到这样是很安全的了,便回屋睡觉了。张三一整天心神不定的样子,早已经被邻居王二注意到了,晚上又听到 屋外有挖坑的声音,感到十分奇怪。 就在张三回屋睡觉时,王二去了屋后,借月光,看到墙角上贴着纸条,写着”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王二一切都明白了。

文档评论(0)

tanglangf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