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
田 原
李可,山西灵石人,生于1930年,毕业于西北艺专文学部。逆境学医,
经全省统考获中医大专学历,曾任灵石县中医院院长,全国民间医药学术研究
专家委员会委员,特邀研究员,香港中医药报医学顾问,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
究52年,尤擅长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才识超绝,医术精湛,并自拟处方三
十多首,是我国当代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大家。
著有《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记录了李老有关内科、
小儿科、妇科、外科、泌尿科等各科急危重症疑难病的珍贵的治疗经验。书中
所载“破格救心汤”曾成功治愈千余例重症心衰病人。
李可先生的执着精神,以及他把中医药学的发展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赤
诚之心,在中医界受到很高赞誉,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专门为李可题词——“李
可老中医是中医的脊梁”、“振兴中医须要有万千个像李可院长那样能用中医药
治疗急危重症、疑难病症的人才。”
多年来坚持义务诊病,创造出诸多起死回生的奇迹。深受广大患
者爱戴。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自序
能够成为一名中医,是我一生中最值得欣慰的奇遇。
我16岁初中学业未竟,毅然从军,西北全境解放后,转入地方工作。
23岁蒙冤,50岁后平反昭雪。所幸28年时光,未敢虚度。逆境中学习中医,并终生矢志不悔,可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46年来的中医生涯中,闯过重重难关,1978年经全省统考录用为中医师,1983年奉命创办灵石县中医院,任院长近9年。
我一生大部分时间奔波于穷乡僻壤、缺医少药的山村。农民生活困苦,
一旦患病,只能望医院而兴叹。为解救病人疾苦,我苦练针灸,搜集简便验廉
的中医治法,力求使农民少花钱而治大病。又因求医者病种繁多,贫病交困,
情极可悯。推出去于心不忍,接下来则力难胜任,只好现买现卖,急用先学,
白天诊病,夜晚挑灯翻拣资料,读书明理,辩识病机,寻求有效治法,以解患
者燃眉之急。故一生所学甚杂,内、外、儿、妇、五官、皮肤各科均有涉猎。
自迈入医门,常为破解一则医学难题,弄得焦头烂额,废寝忘食忘食。至今虽
年近古稀,仍不敢稍懈。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正是这特殊的年代、特殊
的患者群,以及身处逆境奋发苦斗,锻炼、造就了我攻克多种疑难病的能力。
更由于农村患者,非到危及生命,不敢言医。一发病就成九死一生之局,
因不及救治而死者,屡见不鲜,人间惨事,莫过于此。为救危亡于顷刻,我被
逼上急症攻关之路,殚心竭虑探索仲圣先师六经八纲辩证论治的理、法、方、
药;借鉴后世百家的成功经验,搜集了大量的针灸、救急要方;自针穴位,亲
验针灸感应;亲尝毒药及研制速效解毒诸法,参与中毒急救,以积累经验,超
常破格用药,独闯新路。在自学中医的第6年,终于研制出破格救心汤、攻毒承气汤,救治各类型心衰危症及多种危重急腹症,竟获成功。擅治急症,是中
医学的固有传统,历代中医名家大师,人人都是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高手,何以现代中医退出急症阵地?时下世人视中医为慢郎中,这是中医的奇耻大辱!我呼吁老中青三代中医起而雪耻,不要自卑,不要妄自菲薄、自甘附
庸。要充满自信心与豪情,走中医自身发展的道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
本书初稿曾蒙邓铁涛老前辈审阅,抱病约见,并亲笔题词,嘉
勉后学,不胜感激!有生之年,当铭记邓老鼓励教诲,为中医事业克尽微力。
感谢原山西省卫生厅蒋天佑副厅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郭博信总编
辑,在落实中央抢救老中医经验的工作中,多次屈尊下访,给我以多方面的关
怀、鼓励与鞭策。感激之余,反思一生医事的成败得失,凑成了这本医学杂录,
自知先天不足,根底浅薄,一得之见,难免偏颇。除了一点为救人命甘担风险
的赤子之心外,别无所求。复兴中医,任重道远,原与青年一代共勉,尚望前
辈及同仁不吝斧正。
随笔一:速描李可
循着弯弯的走廊,我们来到李老的房间。一进门,一股烟味扑鼻而来。
对着门是大大的向阳落地窗,靠窗并排放着两个沙发,中间一个小茶几,茶几
上一盒中华烟,几杯清茶。满头银发,手夹香烟的李老坐在沙发上正在和一名
患者说话,秋日的阳光雕刻出他冷峻的面庞、忧患的目光??
从窗户俯瞰下去,高高低低的楼房、丝带般伸向远方的公路、
小虫样的汽车尽收眼底,远远的山脉接着碧蓝的天空,城市像倚靠在山上。
送客人走的时候,李老站了起来。他身材挺瘦小,但腰杆笔直,质地精
良的灰色毛衫束在深蓝的牛仔西裤里,一双浅棕的休闲鞋,步履轻盈敏捷,那
股精神劲儿丝毫不减当年的军人风采。
秋日的明净的阳光静静的照进来,坐在李老旁边,我可以清晰的看到他
的面庞。虽然中风痊愈不久,李老气色还好,透着健康的白。他的胡须刮得很
干净,只能看到淡淡的青痕,如果不是满头银发和花白的眉毛泄漏了他的年龄,
还真猜不出他已经78岁了。
开始谈话并不顺畅,李老简单几句话甚至几个字就回答了我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