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竹石》微课-完整版PPT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欢迎来到 林老师的微课堂 竹 竹 竹 石 郑燮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 茂名市双山小学 林国玲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学古诗“四步法” 壹 温故知新 贰 叁 肆 知诗人 解诗题 明诗意 悟诗情 第一章 知诗人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乾隆年间的进士,兴化(今江苏兴化)人。诗风质朴泼辣,在画坛上也是独树一帜,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 第二章 解诗题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所谓题画诗,是指在画的空白处,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这种题在画上的诗就叫题画诗。 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这首《竹石》正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指的是竹子从岩石缝中长出来。 第三章 明诗意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理解古诗大意。 3、通过理解诗意,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竹 石 清·郑燮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 立根:扎根、生根。 破岩:破裂的岩石,暗喻艰苦的环境。 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 尔:你。 还:仍然。 理 解 字 词 咬住了青山就绝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理解诗意 第四章 悟诗情 《竹石》是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它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 前两句赞美立根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 后两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 这首在竹石图上的题画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从而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的光辉形象。全诗清新流畅,感情真挚,语言虽然通俗,但意义深刻而意味深长。 画是无声诗,诗是无声画。这首题画诗的诗题为“竹石”,意在述志。竹石寄托着郑燮的情怀,诉说着郑燮的志向,表面写某一事物,其实是在寄托自己的志向,这种“托物言志”的描写手法是这首诗的亮点。 第五章 古诗新唱 第六章 拓展延伸 於潜僧绿筠轩 宋·苏轼 可使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 无竹令人俗。 慈老竹 唐·李白 里竹攒石生, 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 虚声带寒早。 竹是空心的,很谦虚; 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 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 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小学生现在也要像竹子扎根一样把文化知识的基础打牢固,将来长大了才能经得起社会各行业的磨练,才能有顽强的拼搏精神。 竹 石 郑燮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 茂名市双山小学 林国玲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文档评论(0)

中小学K12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