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体制未变,小修小补无济于事 1964年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1954年6月27日,苏联科学家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右图为1956年发行的纪念邮票。 反应堆 原子能发电站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成功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赫鲁晓夫尼克松“大斗嘴 赫’生平最“得意”之作: 在联合国大会演讲席上,当着全世界代表拖下大皮鞋,用手一边大力敲打演讲台,一边大吐“口水”(口沫横飞)——十张纸巾都不够!!! 赫鲁晓夫在联合国的“皮鞋”发言 黑白相间的墓碑,毁誉参半的一生 一方面,他是一个敢于向社会主义旧政治、旧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他的改革实践对整个社会主义世界影响是巨大的。 另一方面,他改革中出现许多错误,未能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导致改革的成效不大,所以又是失败的改革家。 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鲁晓夫的责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 苏联著名史学家梅德韦杰夫曾说过:“赫鲁晓夫未能逃脱无限权力和过分赞扬的腐蚀作用。到执政末期,他变得越来越粗暴,越来越缺乏自我批评精神。他不肯承认他的许多创举的失败,而且一再地错上加错。”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勃列日涅夫改革 经济改革重点: 重工业 常规武装力量 战略核武器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 苏联推行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加重了经济负担。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①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 ②但没有能突破斯大林模式,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评价: 僵 勃列日涅夫改革 当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皮鞋产量仅163.6万双,而全国的人口是1亿7千万。 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 到1975年以后,国民经济进入停滞时期。 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比重为74:26 工业与农业的比重为82:18 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 苏联军事 二、苏联的解体 1985年 戈尔巴乔夫上台改革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自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积累的弊端与矛盾日益严重,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 1985年苏联人均GD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亚洲、拉美一些国家。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居世界第八十八位。 戈尔巴乔夫改革 (20世纪80年代) 内容: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 198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相当于美国的79%,但其机械产品有62%是重武器,消费品只占6%。 1991年苏联市场供应的1200多种基本消费品中,95%缺货;在200多种食品中,180多种缺货。在物价暴涨、商品短缺的情况下,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显著下降,1989年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7%,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居民达4100万人,占总人口的1/7,1990年达1/3,失业人口达2000万人。 由于“加速战略”仓促上马,阻力较大,对长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对农业体制的深入改革未予重视,对企业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致使改革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改革重点:经济改革 后转到政治改革:“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1988年,否定革命历史,丑化共产党;民主社会主义替代科学社会主义。 1990年,修宪、放弃党的领导地位;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民族分离活动加剧 评价: 改革没有成效,引起人们思想上的混乱,使国家权力分散,分离趋势加剧,最终导致苏联 。 垮 由此可见,戈尔巴乔夫是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模式改革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 至此,苏联结束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由共产党领导的历史。 这次大会后,苏联国内的政治斗争更加激烈,社会环境更加动荡不安,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倾向 (邦联制)加强。 结果:…… 1990立陶宛宣布独立 民主社会主义的内容包括:在理论基础上宣扬多元性,主张放弃统一的世界观,既接受人道主义的启示,又发端于宗教原则,也不拒绝马克思主义,实质上是各种实用主义观点的大杂烩,否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政治上主张联合专政,主张资本主义国家阶级关系已发生根本变化,否认阶级和阶级斗争,主张多党制,工人阶级要通过议会多数掌握国家权力,建立一个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文化民主和社会民主的社会;经济上主张建立“混合经济”,即合作制和私有制、计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奇普 KIP 7170 工程复印机中文维修手册 维护手册 维修资料.pdf VIP
- 建工三建脚手架外架搭设标准文明施工图集.ppt VIP
- 心脑血管病健康宣讲课件.pptx VIP
- 税务发票管理培训课件.pptx VIP
- STEMI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STEMI患者的急诊救治.pdf
- 重庆专升本数学2014-2025年真题试卷及答案汇总.docx VIP
- 2025年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护理学)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完整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测试题(有答案)2021.docx
- 化学高考命题方向与复习策略(夏建华).ppt VIP
- 半导体级四氯化铪的制备方法.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