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将相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小学语文_将相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将相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3.学习“完璧归赵”故事,感受蔺相如这一人物的形象和品质。 教学重点:指导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就由我来和大家共同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将相和》。都说“课题是文章的一扇窗户”,看到课题,你对于文章的内容一定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将军(廉颇)与丞相(蔺相如)和好的事情”。 (板书:廉颇 蔺相如,并适当讲解蔺的写法) 2、背景介绍。了解了历史背景会有利于我们来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 在咱们的中国历史上,继周朝以后有一个时期叫做春秋战国。春秋时期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春秋时期中国有一百多个国.到了战国时期随着不断地发展,一些小的国家合并,只剩下了十几个国家,而在这十几个国家中有七个国家最为强大,被称作“战国七雄”,分别是“秦、楚、齐、赵、燕、魏、韩”这个韩并非现在的韩国。“将相和”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战国时期。 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络。 1.“和”的手势,体会和之前必定有一个分(不和)的阶段; 这样我们就大致的了解了这篇文章的过程那就是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的过程。那他们为什么会产生不和,最后又为什么和好了呢?现在就来默读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 2.师: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有点难,但只要你完成了这道填空题,难题也便迎刃而解了。 出示填空题——学生思考——指名口填——师引说(将相不和是因为……;将相和好了,是因为……) 填空题: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功,封为(上大夫);在(渑池会见)又立了功,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所以将相不和。后来,廉颇听蔺相如说,他所以避着自己,为的是(自己的国家),很受感动,就(负荆请罪),两人又和好了。 三、研读“完璧归赵”。 1、文章是两个人从不和到和过程,那文章当中哪一段文字描写了两个人的不和呢?(浏览读) 生读第16自然段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说这话时,廉颇的心里是什么滋味?(不服气)请你把这滋味送进句子中来读一读。(个说个读)指导学生朗读。 2.过渡:那么,蔺相如真的如廉颇说的那样,没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吗?(……) 让我们先走进文章的第一个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历史回顾吧!(播放视频动画) 故事就放到这里了,看了这个故事,你对蔺相如有什么印象? 3.师小结过渡:影片可以给我们留下大致的印象,但要想深刻了解人物,还得用心潜读书本。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快速的找出文章当中那些自然段是在讲述“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 4.师:这个故事的起因源自一块叫“和氏璧”的宝玉。(出示课件和氏璧) 你对它有多少了解呢?——理解“无价之宝”——和氏璧如此珍贵,难怪秦王要以十五座城来换和氏壁。 5.然而,面对秦王要以城换璧的信,赵王和大臣们都怎么了?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吗?(左右为难,束手无策,心急如焚……) 这时候,有人举荐勇敢机智?(第8自然段) 6.学习第8自然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这一段,读的时候拿起笔,找一找、划一划:在这一段中,哪句话最能突出蔺相如的勇敢?开始! (1)学生读、找、划。 (2)指名说。(出示课件)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开始! 你读出了什么? 谁再来试试读读这句话?(个别读——师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突出蔺相如的那份勇敢?(撞)板书:撞 对于蔺相如的这一撞,你想问些什么? ——重点理解: A.蔺相如是真撞还是假撞?板书:真?假? ——边默读,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重点看第8自然段。 ——指名说。(分两种情况去分析) 观点1——假撞吓唬秦王。 凭什么认为蔺相如这一撞,可以吓唬秦王呢?(知道秦王喜欢璧)你从哪看出来的? 那为什么要吓唬秦王? (秦王不肯交城) 他怎么看出秦王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的?(绝口不提) 是啊,秦王绝口不提以城换璧的事,璧却在他的手里,蔺相如的心里是多么着急啊。他着急,但他却表现得很平静。读!(出示课件)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看。” 蔺相如为什么这么说?(把璧拿回自己手里。) 在紧急的时刻突然想到办法,这叫“急中(生智)”。蔺相如的机智在这里显而易见。 连接观点2: 壁好不容易拿回到自己手里边了,这秦王要是能被蔺相如这一撞吓唬住,倒也保住璧了。可万一,秦王要是真的来硬的,抢呢?(真撞) B.蔺相如为什么要撞?

文档评论(0)

wenmi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