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通鉴纪事本末·河决之患》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原文:成帝建始四年夏四月,河决东郡金堤。先是,清河都尉冯逡奏言:“郡承河下流,顷所以阔无大害者,以屯氏河通,两川分流也。今屯氏河塞,鸣犊口又益不利,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虽高增堤防,终不能泄。九河故迹,今既灭难明,屯氏河新绝未久,其处易浚。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基水备特殊事下丞相以为方用度不足可具勿浚后三岁,河果决于馆陶及东郡金堤,坏败官亭、空庐且四万所。冬十一月,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河平元年春,杜钦荐王延世于王凤,使塞决河。延世以竹落长四丈,大九围,盛以小石,两船夹载而下之。三十六日河堤成。三月,诏以延世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三年秋八月,河复决平原,所坏败者半建始时。鸿嘉四年秋,河水湓溢,败官亭、民舍四万馀所。平陵李寻奏言:"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之,当梢自成川,挑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于是遂止不塞。待诏贾让奏言:"治河有上、中、下策。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放河使北入海。河西薄大山,东薄金堤,势不能远,泛滥期月自定。此功一立,河定民安,谓之上策。多穿漕渠,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兴利除害,支数百岁,谓之中策。若乃缮完故堤,增卑倍薄,劳费无已,数逢其害,下策也。”平帝时河、汴决坏,久而不修。建武十年,光武欲修之,浚仪令乐俊上言:“民新被兵革,未宜兴役。”乃止。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会有荐王景能治水者,夏四月,诏发卒数十万,遣景与将作谒者王吴修汴渠堤。景虽简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焉。十三年夏四月,汴渠成,河、汴分流,复其旧迹。(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河决之患》)译文:汉成帝建始四年夏季四月,黄河在东郡金堤决口。在此之前,清河郡都尉冯逡上奏说:“清河郡处在黄河的下流,近年较长时期没有发生大水灾难,是由于屯氏河通畅,这样就有两条河道分流黄河水入海。现在屯氏河已经堵塞,鸣犊口又史加流水不畅,如今只有一条黄河承受数条河流的水量,即使加高堤防,最终也不能使它顺畅宣泄U大禹时代修筑的九河故道,如今很难查找,屯氏河刚刚淤塞不久,简洁疏通:又由于黄河与屯氏河分流的汉口处在高处,在这里修筑分减水力的工程,从路途上看也特殊便利,可以重新疏通屯氏河以关心黄河,宣泄洪水,防备特殊状况的发生。”成帝将冯逡的奏章交给丞相审查办理,丞相认为现国家经费不足,暂且不必疏通。三年之后,黄河果真在馆陶和东郡全堤决口,冲垮官署驿站,以及民房近四万所。建始四年冬季十一月,御史大夫尹忠由于奏对治河的方案粗疏不切合实际,皇上严峻地斥责他不尽职尽责.尹忠自杀。汉成帝河平元年春季、杜钦将王延世推举给王凤,派他去负责堵塞黄河决口。王延世用竹编成长四丈、九人合围的竹篓,里面盛上小石头,用两条船夹着运栽,投入到决口处。经过三十六天奋战,河堤修成。三月,成帝下诏任命王延世为光禄大夫,领取中二千石俸禄,赐关内侯爵位,赏黄全一百斤。西汉成帝河平三年秋季八月,黄河再次在平原郡决口,所造成的损失是建始四年的一半。鸿嘉四年秋,黄河水泛滥,冲垮官署驿站,以及民房四万多所。平陵人李寻上奏说:“争辩治河之策的人常想要查找九河原来的河道贯穿它,现在趁着黄河自己决口,可临时不进行堵塞,先观看水的流势,假如黄河想占据那条道路,它渐渐就会自己形成河川,再沿河川挑出河床的沙土,然后按其自然状况进行治理,就确定会成功。”于是停止堵塞不再筑堤。待诏贾让上奏说:“治理黄河有上、中、下三策。将面临洪水冲击的冀州人民迁走,放黄河的水使其向北流入大海。黄河向西接近大山,向东面靠近全堤,从水势上看不会流得太远,洪水,泛滥一个月就能平定下来。这一工程如能实施,黄河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是上策。多开凿水道渠道,既能使百姓浇灌农田,又可分减水势。兴利除害,可以支持数百年,称为中策。假如只是修理完善原有的堤防,不断把低矮的堤坝增高,把薄的堤坝加厚,所耗费的人力劳力没有止境,且照旧屡屡患病灾难,这是最下策。“汉平帝时,黄河、汴水曾经决口,长期没有修复。到了建武十年,汉光武帝预备进行治理,浚仪县令乐俊上奏说:“民众新近患病战斗的创伤,不宜兴起摇役”于是停止。兖州、豫州的百姓埋怨叹息,认为朝廷总是兴办其他工程,不把老百姓的急难当作优先考虑的事。恰在这时有人推举王景,说他有治水才能,夏季四月,汉明帝下令征发民工数十万人,,派王景与将作谒者王吴修筑汴渠堤防。王景虽然减省工程费用,然而所用钱财仍要用百亿未计异。十三年夏四月,汴渠修成,黄河、汴河分流,恢复了过去的样子。相关练习:《通鉴纪事本末·河决之患》阅读练习及答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