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全盘西化论认为,“中国的问题,根本就是整个文化的问题”,中国文化的出路就是要中国文化彻底地西化。; 文化复古主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千年道统不能丢弃,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要重新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恢复“儒教”,返回孔孟之道,在全社会提倡尊孔运动,倡导诵经复古;四书五经就是当代文化,只要念好四书五经就能够建成文化强国。;;1. 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错误观点; 文化复古主义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方面起到了??定作用,但其死守传统的教条,不肯对传统文化持扬弃的态度,不愿向西方学习先进文化,这是一种食古不化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文化事业:具有创造性和公益性,不以盈利为目的,靠政府扶持、社会赞助。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公共的和高品味的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并占领世界科学文化的制高点。;;宋明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借鉴了佛、道二教的思辨化哲学理论成果,另一方面回归儒家原典,从儒家文本中寻找阐发“形上之道”的经典依据,为儒家建立了一个包含宇宙社会人生、贯通形上形下的庞大哲学体系。这使得理学具有思辨化、重义理的鲜明特性,大大提升了中国哲学的理论思辨化程度。理学的产生发展过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成功吸收、整合外来文化为我所用的能力。;;;;知 识 总 结;例题演示:鲁迅在《拿来主义》中写道,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在鲁迅看来,“送来”与“拿来”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坚持接触外来文化
B.是否打开国门,面向世界
C.是否对外来文化有所鉴别、有所取舍
D.是否支持文化交流、文化互鉴;例题演示: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界曾有过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两种激进的观点。历史和实践证明,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在于它们:
A.不能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
B.不能正确处理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
C.不能正确处理大众文化和经典文化的关系
D.不能正确处理低俗文化和高雅文化的关系;例题演示:在“中医现代化”的口号下,有人简单地把模仿西医当成中医现代化的方向。可是,失去了传统文化依托的中医,就如同离开了土壤的大树,只有枯萎和死亡。这表明“中医现代化”:
①需要中西医药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与融合
②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③需要体现时代精神,反对“守旧主义”
④要全盘接受新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难度提升:“一种文化有了深厚的根,才能吸收外来文化。唐朝民间佛经数十倍于儒经,但中国文化并未变成印度文化,因为我们有那么强有力的文化根基。”上述观点旨在说明:
①要接纳外来文化的一切成果有益成果
②要反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
③文化交流互鉴要保持本民族特色
④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难度提升:1917年,蔡元培在清华学校高等科发表演讲时说,吾国学生留他国者,不患其科学程度之不若人,患其模仿太过而消亡其特性。所谓特性,即地理、历史、家庭、社会所影响于人之性质者也。能保我性则所得于外国之思想、言论、学术,吸收而消化之,尽为我一部,而不为其所同化。蔡元培的演讲主要启示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
①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②明确外来文化不能直接解决中国问题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融合发展
④坚持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①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推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
③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成果,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立足中国国情,在文化交流互鉴中,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⑤克服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两种错误的倾向,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当代文化(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9.3公正司法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pptx
- 9.4 全民守法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pptx
-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pptx
-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pptx
-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pptx
- 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pptx
- 9.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pptx
- 9.3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pptx
- 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pptx
- 3.1 订立合同学问大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