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原文及翻译(二).docxVIP

《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原文及翻译(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原文及翻译(二) 通鉴纪事本末 原文: 周显王七年,秦献公薨,子孝公立。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欲以强秦。八年,孝公令国中曰:“来宾群臣有能特殊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病,魏急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如有不行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王嘿然。公叔曰:“君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召鞅谢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子必速行矣!”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卒不去。王出,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人以国听卫鞅也!既又功寡人杀之,岂不悖战!”卫鞅既至秦,因嬖臣景监以求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公大悦,与议国事。十年,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于秦孝公曰:“夫民不行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公曰:“善。”以卫换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行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昔齐桓公、晋文公、魏文侯、秦孝公,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薄情,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译文: 周显王七年,秦国秦献公去世,其子即位为秦孝公。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整顿国家,修明政治,让秦国强大起来。周显王八年,秦孝公在国内下令说:“现在来宾群臣中谁能献上奇计,让秦国强盛,我就封他为高官,给他封地。”卫国的公孙鞅听到这道命令,于是西行来到秦国。公孙鞅,是卫国宗族旁支后裔,喜好法家刑名之学。他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深知他的才能,但还将来得及推举,就重病不起。魏惠王前来探望公叔痤,问道:“您假如不幸去世,国家大事如何来处置?”公叔痤说:“我手下任中庶子之职的公孙鞅,年纪虽轻,却有奇才,希望国君把国家交给他来治理!”魏惠王听罢默然不语。公叔痤又说:“假如国君您不接受我的建议而重用公孙鞅,那就要杀掉他,不要让他到别的国家去。”魏惠王许诺后告辞而去。公叔痤又连忙召见公孙鞅赔礼说:“我必需先忠于君上,然后才能照看属下;所以先建议惠王杀你,现在又告知你。你赶快逃走吧!”公孙鞅摇头说:“国君不能听从你的看法来任用我,又怎么能听从你的看法来杀我呢?”毕竟没有出逃。魏惠王离开公叔痤,果真对左右近臣说:“公叔痤病入膏肓,真是太可怜了。他先让我把国家交给公孙鞅去治理,一会儿又劝我杀了他,岂不是糊涂了吗?”公孙鞅到了秦国后,托宠臣景监推举见到秦孝公,陈述了自己富国强兵的方案,孝公大喜过望,从今与他共商国家大事。周显王十年,公孙鞅想实行变法改革,秦国的贵族都不赞同。他对秦孝公说:“对下层人,不能和他们协商开创的方案,只能和他们共享成功的利益。讲论至高道德的人,与凡夫俗子没有共同语言,要建成大业也不能去与众人协商。所以圣贤之人只要能够强国,就不必拘泥于旧传统。”秦孝公说:“说得好!”便任命公孙鞅为左庶长的要职。于是制定变法的法令。法令已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公孙鞅怕百姓难以确信,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拿到北门去就赏给十金。百姓们感到此事很惊奇,没人动手去搬。公孙鞅又说:“能拿过去的赏五十金。”于是有一个人半信半疑地拿着木杆到了北门,马上获得了五十金的重赏。这时,公孙鞅才下令颁布变法法令。变法令颁布一年后,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数以千计。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当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其次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当心翼翼地遵从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一片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 臣司马光曰:信誉,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爱惜;不讲信誉无法使人民听从,没有人民便无法维持国家。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哄骗天下,建立霸业者不哄骗四方邻国。当年齐桓公、晋文公、魏文侯、秦孝公,这四位君主的治

文档评论(0)

芝麻开花节节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