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部编版高中语文第6.2课《再别康桥》《再别康桥》课件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页。了解作者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1921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并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回国后,发表大量诗文,与同学成立“新月社”。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坠机身亡。徐志摩短暂的一生正处在中国社会最黑暗的时期,但他从未停止过对“爱、自由、美”的渴望与追求,笔耕不辍,被梁启超赞为“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再别康桥》课件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2页。1920年至1922年,徐志摩曾游学于剑桥大学。康桥(剑桥大学所在地)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性。1928年,徐志摩故地重游。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徐志摩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再别康桥》课件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3页。相关背景了解新月派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再别康桥》课件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4页。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青荇(xìnɡ) 长篙(ɡāo) 漫溯(sù)浮藻(zǎo) 笙箫(shēnɡ)《再别康桥》课件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5页。预习检查2.解释词语①招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②漫溯:很随意地逆流而上,随心地向着水中某个目标前进。③斑斓:灿烂多彩,多用于书面语。《再别康桥》课件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6页。(二)诵读体会,把握节奏1.给诗歌标划停顿和重读示例: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再别康桥》课件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7页。问题探究【思考1】把握诗歌的线索,概括行文的脉络明确 诗歌以作别康桥时的情感起伏为线索,先着眼现实,写分别的离愁;然后避实就虚,开始寻梦,描写金柳、青荇、清潭、星辉、夏虫等意象;最后,再次照应现实,再写离愁。《再别康桥》课件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8页。问题探究【思考2】鉴赏诗歌语言1.诗的开头为什么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何作用?与最后一节的“悄悄的”可以互换吗?明确 前两问:诗的开头有意连用三个“轻轻的”,反复强调动作之轻,写出了诗人不愿惊动康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对康桥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同时,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这也正是康桥给诗人留下的最美丽的印象。第三问:不可以互换。“轻轻”放在第一节,为全文定下轻灵、潇洒的调子,为下文抒写自己对母校“彩虹似的梦”做铺垫;而“悄悄”放在结尾一节,与上节中的“沉默”相呼应。开头“轻轻”重在表达来时心情的欢欣愉悦,结尾“悄悄”重在表达离去时情感的黯然神伤。《再别康桥》课件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9页。问题探究【思考2】鉴赏诗歌语言2.分别找出诗中含有色彩的词语和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并分析各自的好处。明确 全诗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幅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等。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小节诗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再别康桥》课件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0页。问题探究【思考3】鉴赏艺术手法1.“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试对这几句诗进行赏析。明确 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母校榆荫下的清潭。“揉碎”实写了“天上虹”倒映在清潭里,霞光被浮藻分散,五彩斑斓的样子,写出了潭水的清澈静美。由潭水引发了“沉淀着彩虹似的梦”的联想,“沉淀”说明了诗人对康桥的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宋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