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件编号:ZY01-2008-49
作 业 指 导 书
(土的比重试验)
编写: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受控状态:
云南云交建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楚姚高速公路TJ1合同段工地试验室
目 录
1、主标准、配套设备及开展项目
2、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3、校准/检测工作程序及样品处置
4、测量结果,数据处理规定
5、依据文件
6、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7、土的比重试验记录表
1、监测设备及开展项目
主要仪器设备
仪器名称
规格型号
生产厂家
测量范围
准确度等级
比重瓶
100mL
/
/
/
开展监测项目
项目名称
分析方法
方法来源
测量范围
允许误差范围
比重试验
/
JTG E40-2007
5mm
0.002g
2、 仪器设备的校正规程
将比重瓶洗净、烘干,称比重瓶质量,准确至0.001g。
将煮沸经冷却的纯水注入比重瓶。对长颈比重瓶注水至刻度处,对短颈比重瓶应注满纯水,塞紧瓶塞,多余水分自瓶塞毛细管中溢出。调节恒温水槽至5℃或10℃,然后将比重瓶放入恒温水槽内,直至瓶内水温稳定。取出比重瓶,擦干外壁,称瓶、水总质量,准确至0.001g。
以5℃级差,调节恒温水槽的水温,逐极测定不同温度下的比重瓶、水总质量,至达到本地区最高自然气温为止。每个温度时均应进行两次平行测定,两次测定的差值不得大于0.002g,取两次测值的平均值。绘制温度与瓶、水总质量的关系曲线。
3、检测工作程序及样品处置
3.1 将比重瓶烘干,将15g烘干土装入100mL,比重瓶(若用50mL比重瓶,装烘干土约12g),称重。
3.2 为排除土中空气,将已装有干土的比重瓶,注满蒸馏水至瓶的一半处,摇动比重瓶,并将瓶在砂浴中煮沸,煮沸时间自悬液沸腾时算起,砂及低液限粘土应不少于30min,高液限粘土应不少于1h,使土粒分散。注意沸腾后调节砂浴温度,不使土液,溢出瓶外。
4.3 如系长颈比重瓶,用滴管调整液面恰至刻度(以弯液面下缘为准),擦干瓶外及瓶内壁刻度线以上部分的水,称瓶、水、土总质量。如系短颈比重瓶,将纯水注满,使多余水分自瓶塞毛细管中溢出,将瓶外水分擦干后,称瓶、水总质量,称量后立即测出瓶内水的温度,准确至0.5℃。
4.4 根据测得的温度,从已绘制的温度与瓶、水总质量关系曲线中查得瓶水总质量。如比重瓶体积事先未经温度校正,则立即倾去悬液,洗净比重瓶,注入事先煮沸过且与试验时同温度的蒸馏水至同一体积刻度处。短颈比重瓶则注水至满,按4.3至4.4步骤调整液面后,将瓶外水分擦干,称瓶、水总质量。
4.5 如系砂土,煮沸时砂粒易跳出,允许用真空抽气法代替煮沸法排除土中空气,其余步骤与4.3至4.4相同。
4.6 对含有某一定量的可溶盐、不亲性胶体或有机质的土,必须用中性液体(如煤油)测定,并用真空抽气法排除土中气体。真空压力表读数宜为100KPa,抽气时间1-2h(直至悬液内无气泡为止),其余步骤同4.3至4.4。
4、数据处理
4.1用蒸馏水测定时,按下式计算比重:
GS =ms/(m1+ms-m2)*Gwt
式中:GS—土的比重;
ms—干土质量,g;
m1—瓶、水总质量,g;
m2—瓶、水、土总质量,g;
Gwt—t℃时蒸馏水的比重(水的比重可查物理手册),准确至0.001。
4.2 用中性液体测定时,按下式计算比重:
GS =ms/(m1’+ ms - m2’ )*Gkt
式中:GS—土的比重;
ms—干土质量,g;
m1—瓶、中性液总质量,g;
m2—瓶、中性液、土总质量,g;
Gwt—t℃时中性液的比重(应实测),准确至0.001。
本试验必须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以两位小数表示,其平行差不得大于0.02。
5 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
5.1数学模型:
依据JTJ052-200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建立数学模型
用蒸馏水测定时,按下式计算比重:
GS =ms/(m1+ms-m2)*Gwt
式中:GS—土的比重;
ms—干土质量,g;
m1—瓶、水总质量,g;
m2—瓶、水、土总质量,g;
Gwt—t℃时蒸馏水的比重(水的比重可查物理手册),准确至0.001。
5.1.1测量的最佳值
测得ms=15.000g, m1=135.000g m2=145.000g GS=3.000g/mL
5.2方差与灵敏系数
5.2.1方差:根据前面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得
U C2(GS)=(?GS/?ms)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C50配比计算书(2022-10-20)更改版.docx
- 济微4标试验室C50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doc
- 集料含水率作业指导书.doc
- 集料碱-硅酸反应活性试验(ZY02-02-2006)增.doc
- 集料筛分作业指导书.doc
- 粉煤灰烧失量作业指导书.doc
- 粉煤灰细度作业指导书.doc
- 粉煤灰需水量比作业指导书.doc
- 粉煤灰含水量作业指导书.doc
- 粉煤灰三氧化硫作业指导书.doc
- 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及对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域间人工智能教育合作模式下的教育政策协同与创新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大学生态学课程中校园植物群落结构研究课题报告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AI课程中机器学习项目与社会科学民意分析的教学实践课题报告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城市空气质量改善中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排放源排放法规标准实施反馈》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校园垃圾分类图像语义分割研究课题报告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法治教育案例教学对学生法律认知结构的影响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历史事件因果关系艺术可视化呈现实践课题报告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现象在科学实验中的磁场可视化装置设计课题报告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画像分析及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