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初凝时间试验作业指导书.doc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初凝时间试验作业指导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件编号ZY01-061-2003 作 业 指 导 书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初凝时间试验) 编写: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受控状态: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心试验室 (江苏省交通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目录 主标准、配套设备及开展项目 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环境要求 校准/检测工作程序及样品处置 测量结果,数据处理规定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1。试验主要设备及开展项目 主要仪器设备 仪器名称 规格型号 生产厂家 测量范围 准确度等级 油毛毡 面积152mm×152mm / / 开展检测项目 项目名称 试验方法 方法来源 测量范围 允许误差范围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湿轮磨耗试验 T0752-2000 JTJ052-2000 / / 2、 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3、环境条件 无具体要求。 4、 检测工作程序及样品处置 4.1 样品收发程序 委托送样或现场采样→样品编号→样品室→取样品,技术员做好取样登记→实验室进行分析→检测完毕→进行原始记录数据处理→填写实验报告→复审员复审后签字→室主任审核后签字→由专人出据检测报告→客户 4.2 检测工作程序及物品处理 按级配配料并烘干→进行试验→试验垃圾处理,剩余样品放样品室集中处理→进行原始记录数据的处理→填写实验报告→出据检测报告→完毕 4.3 操作过程 4.3.1试验准备 按要求的级配准备粗、细集料及填料、烘干 4.3.2试验: 取刚拌匀的稀浆封层混合料立即摊铺在油毛毡上铺平,厚度约6mm,开始计时。 把试件放在室温下,隔15min,用一张滤纸或餐巾纸轻轻地压混合料表面,如果有褐色斑点就再隔15min重复测试。如3h后仍未初凝,就每隔30min测试,直到达到初凝为止。记录初凝时间。 记录试验时地气温和湿度。 5、数据处理 报告应记述下列事项: 配制乳化沥青的乳化剂及沥青的品种,乳化剂用量,沥青含量。 矿料种类及级配。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的初凝时间。 5.2精确度和允许误差 5.3有效数字 5.3.1(末)的概念:所谓(末)指的是任何一个数最末一位数字对应的单位量值。 5.3.2有效数字:任何一个数通过位数截取都可得到一个近似数,该近似数的绝对误差的模小于0.5(末)时,从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字算起,直到最末尾为止的所有数字。 5.4近似数运算: 5.4.1加、减运算: 参加加减运算时以各数中(末)最大的数为准,其余的数均比它多保留一位,多余位数舍去。计算结果的(末)应与参与运算的数中(末)最大的那个数相同。若计算尚需参与下一步运算,则可多保留一位。 例如:18.3+1.4546+0.876 =18.3+1.45+0.88 =20.63≈20.6 如是最后计算结果,取20.6 若尚需参与下一步运算,取20.63 5.4.2乘、除运算 参与数的乘除运算时,以有效数字最少的数为准,其余的数均较之多保留一位,。运算结果(积或商)的有效数字位数,应与参与运算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那个数相同。若计算结果尚需参与下一步运算,则有效数字可多取一位。 例如: 1.1m×0.3268 m×0.10300 m =1.1 m×0.327 m×0.103 m =0.0370 m2≈0.037 m2 运算结果为0.037 m2。若需参与下一步运算,则取0.0370 m2。 5.4.3数字修约 确定数字的修约间隔k(1、2、5)和有效数字位数后按下列方法进行: 修约间隔整数倍数的一系列(修约数的上一个至下一个即可)数中,最接近拟修约数的数则为修约数。如1.150001按0.1修约间隔(0.1表明k=1,及1位小数),相临修约数有:1.2、1.1,两数中1.2最接近1.150001,故1.2为修约数; 如果修约间隔整数倍数的一系列数中,有连续两个数同等地接近拟修约数,则两个数中只有为修约间隔偶数倍的数才是修约数。 6 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 6.1数学模型: 依据JTJ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建立数学模型: Y =X 式中:Y—计算初凝时间(min) X—实测值(min) 6.2 方差与灵敏系数 6.3.1方差:根据前面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得 U C2(y)=(?y/?x)2U2(X) 6.3.2灵敏系数: Ci=?f/?xi 即:C1=C(X)= ?Y/?X= 1 6.4 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 6.4.1 测量读数F的标准不确定度 U(F) U(F)= ︳?????△︳/K F的允许误差 △=±1

文档评论(0)

177****686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