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天津市高三3月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docx

2021届天津市高三3月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 1 卷和第Ⅱ 卷两部分, 总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 0 分钟。答 题时, 将第 1 卷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将第Ⅱ 卷答案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 1 卷 注意事项: .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 本试卷 11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33 分。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 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小题。 乐语是古代学子美育的重要部分, 从周朝开始, 读书人学诗词便是伴随着吟诵开始, 可以说, 吟诵是学习古典 诗词的重要法门, 也是诗歌兴发感动的力量。 许多诗词名家都在作品里直接提到了吟诵的重要性和 ( ), 从“ 行吟泽畔” 的屈原、“ 余亦能高咏” 的李白、“ 独立苍茫自眯诗” 的杜甫,到 近现代鲁迅的“ 吟罢低眉无写处, 月光如水照缁衣 ”。 然而, , 吟诵只被视为辅佐学习文学的手段之一, 并未成为学术的主流, 真正关于吟诵的研究并不多。加之 20 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之后, 国文语法更改, 西方朗诵万式随话剧进入中国, 朗诵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吟诵。 因而, 诗词大家叶嘉莹会( ): “ 传统的吟诵几乎已经失传了, 我们不赶快抢救, 就要灭绝了, 如果我们不会吟诵, 用理智来写诗, 诗歌中兴发感动的力量难以找到, 诗歌的生命会被( )。” 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 最恰当的一组是 日常性 感慨 减损 特殊性 感悟 减损 日常性 感悟 消亡 特殊性 感慨 消亡 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 表述最恰当的项是 本应作为发达的艺术传承下来的吟诵诗词, 但与传统经史之学相比 吟诵诗词本应作为发达的艺术传承下来, 但与传统经史之学相比 吟诵诗词本应作为发达的艺术传承下来, 但它与传统经史之学相比 本应吟诵诗词作为发达的艺术传承下来, 但它与传统经史之学相比 【 答案】 1. A 2. B 【 解析】 【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 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 从近义词语的语意侧重点、 语体色彩、 感情色彩、 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 作答时, 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词语来逐个排除选项, 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日常性” 强调平时常做, “ 特殊性” 强调不常做。 这里强调读书人学诗词是伴随着吟诵开始的, 很平常。 所以应选“ 日常性”; “ 感慨” 强调心灵受到某种感触而慨叹,“ 感悟” 有所感触而领悟。语境强调“ 慨叹” 而非“ 领悟”, 所以应选“ 感慨”; “ 减损” 强调部分损失,“ 消亡” 强调消失、灭 亡。文 中说“ 兴发感动的力量难以找到”, 并非“ 不能找到”, 所以应选“ 减损”。 故选 A。 【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 以及典型的错例, 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对句子进行分析; 做题时还要比较四个选项的不同, 从不同点入手结合病句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A 项, 前面是名词性短语, 与“ 但” 搭配不当。 C 项, “ 它” 与后文“ 吟诵” 发生主语重复。 D 项, “ 它” 与后文“ 吟诵” 发生主语重复; “ 本应” 位置不当。 故选 B。 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行吟泽畔” 的屈原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 他的出现, 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李白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又 号“ 谪仙人”,是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 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 李杜”。 鲁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 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 :“ 鲁迅的方向, 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经史之学” 中的“ 经” 即经书, 是指儒家经典著作; “ 史” 为《 史记》, 是汉代司马迁所写的纪传体通史, 属于正史。 【 答案】 D 【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 考生在平时就要对一些经典文学常识知识做好积累, 如文学体裁、 代表人物、 作家作品、情节内容、 思想主旨等。 只有平时积累得丰富, 识记得准确, 考试时才能得心应手地准确答题。 D 项, “‘ 史’ 为《 史记》……” 错误, “ 经史之学” 中的“ 史” 是“ 史书”。 故选 D。二、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小题。 不同的视角会引出不同的行动, 进而带来不同的结论。 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的改变, 不光是对事实的认知的加深, 而且是这些视角的不断变化, 老的视角被抛弃, 新的视角被接受, 从而带来这个世界的革命。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看世界的视角比科学事实更加重要。在托马斯库恩的著作《 科学革命的结构》 里, 对这种视角变化的

文档评论(0)

dqy118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上海海滋实业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10115MA7DL1JF2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