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巫山高》(作者佚名)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pdfVIP

古诗《巫山高》(作者佚名)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巫山高 佚名 [两汉] 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难以逝。 我欲东归,害梁不为? 我集无高曳,水何梁汤汤回回。 临水远望,泣下沾衣。 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 标签 乐府、思归、山水 译文 巫山高高眼望穿,又高又大行路难。淮水深深不见底,身无双翼难回还。 含辛吞悲想东归,为何夙愿总成灰? 我想渡水无舟楫,为什么水势浩荡波涛急。 临水远望家乡地,伤心的泪儿湿衣襟。 远方游子心思归,一腔怨苦无法提! 注释 巫山:在四川、湖北两省交界边境。高以大:高而且大。以,连词,相当于 “且”。 淮水:即淮河,源出于河南桐柏山,流经豫、皖等省至江苏入洪泽湖。逝:速。 这句说水深且流急。 害梁不为:害:通曷,作 “何’’解。梁:桥。这句说,为何桥也不架? 我集无高曳:集:济。高曳:当作篙枻。篙,撑船用的竹篙;枻,船桨。汤汤: 大水急流的样子。回回:水流回旋的样子。旧本何下有 “梁’’字,疑为衍文, 或为深的讹字,今删。 何:奈何。 赏析 这是一首游子怀乡的诗。怀乡而欲归不得,阻山隔水,于是感极下涕。 诗中有一个矛盾,就是将 “巫山”和 “淮水”同地并称。闻一多 《乐府诗笺》 说:“《南部新书》庚: ‘濠州西有高唐 (原误塘,从 《封氏闻见记》、 《诗话 总龟》改)馆,附近淮水。’案此与夔蜀之高唐馆同名,以地名迁徙之例推之, 疑濠西淮水附近之高唐馆,其所在之山亦名巫山。此诗巫山淮水并称,即濠西之 巫山也。”也可以不必拘泥字面,泛指山高水长。 诗的前四句写山高水深。山是巫山,水是淮水,写水深山高的同时,交待了 诗人所在的地域,与下文 “欲东归”相照应。山不独高,而且广大,着力写道路 险阻。写水,强调其深,因为深,难以渡过。“山高”与 “水深”相对应,山高 是虚写,用作水深的陪衬,对水深有加重和渲染的作用,呈现出难以逾越的意念。 这四句为全篇作铺垫,或者叫 “造势”。 “我欲东归”到 “泣下沾衣”六句开始集中写水。从 “我欲东归”一句,可 知诗人的家乡在淮水下游,他要归家,必须走水路。在他产生 “欲东归”的想法 的同时,残酷的现实便像特写镜头一般推到他眼前,他不禁惊叫:“害梁不为?” 原来这淮水没有桥梁。他被当头浇下一盆冷水。然而,诗人心中尚存一丝希望, 就又想:我何不乘船归去?可是,船呢?“我集无高曳,水何汤汤回回”二句含 着悲和怨。上一句是悲伤的自语;下一句则衔怨于淮水:你为什么老是那样 “汤 汤回回”地奔流不息,莫不是有意跟我作对!这是一种绝望的心情。过河没有桥, 渡水没有船,满心希望全化作泡影。无奈之时,诗人只有 “临水远望”:水天的 尽头,有他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此时可望而不可即。他内心激动极了,像涨 起很高的潮水,无法平静下去;终于两行热泪涌出眼眶,潮水冲出了闸门。 最后两句: “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扣住怀乡思归的主题。但其作用 不仅止于此。上面六句都是具体写思归,这两句则在于提高感情的强度,犹如一 支乐曲用高八度的复唱作煞尾;正因为如此, “谓之何”三字是那样铿锵有力。 这是一篇杂言诗,其中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各类句式。开头四 个三字句,两两对仗,一气连作,表现山高水深,气势逼人。再用两个四字句将 节奏放缓,跟着一个五字句,一个六字句,这同诗的感情变化起伏相一致。下面 又是两个四字句,语势再度趋于平缓。接下一个七字句,陡起波澜,紧逼出一个 顿挫有力的三字句,全诗嘎然而止。感情的抒发如直接从诗人胸中流出,略无掩 饰,显得朴实深厚。字句上绝无半点斧凿痕迹;不见用力,却字字有斤两。所有 这些,形成这首诗古朴真挚的风格。 在汉乐府中,游子怀乡、欲归无因已成为一类歌辞的母题。如 《悲歌》中有 四句作:“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又有一篇《古 歌》说: “离家日以远,衣带日以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这些诗句, 与此篇似乎有某种联系。 作者:佚名

文档评论(0)

186****342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