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docx

福州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福州三中 2022-2023 学年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一、 现代文阅读(31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4 小题,13 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中国文字起源甚早,就书法看,早期文字如甲骨文,已具有了对称、均衡的规律,在线条的组织、 笔画的起止变化方面已带有墨书的意味、笔致的意义。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 ——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也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形成,有记载可考者,当在汉末魏晋之间。当然,这并不是忽视、淡化甚至否定先前书法艺术形式存在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可以说,先前书法艺术的产生、存在,不仅属于书法史的范畴,而且也是后代的艺术形式发展、嬗变中可以借鉴与思考的重要范例。 那么,究竟什么是“书法”呢?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方面去理解。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摘编自张志和《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史》) 材料二: 中国书法作为象形文字的艺术表现,看似孤立于世界文字之林,其实在很多方面有着与世界文化接轨的基础。 第一,中国文字和书法体系的孤独性,反激出它交流世界、融入世界的内在要求。 方块字是一种倾向于视觉艺术的直接符号,它以直观视象为基础,将表音、表形、表意 三者融为一体。中国人习惯在书写中思考,书写就是思考。中国书法艺术更是将文字的书写 由符号表达提升为艺术创作,在文辞美的基础上,追求结构、线条、水墨等造型美,双向同 步地在文辞美、造型美中倾诉书者的内心世界。这种表意文字导致中国人形象、悟象、灵象 思维的异常发达,并构成了整个思维的东方色彩。 拼音文字则更倾向于听觉,这使西方社会更看重听觉艺术,如音乐。文字和口语的同音, 使两者难以分离,难以像我们那样产生与生活口语相分离的、只用于书写的书面语言或文言文。由于它不表形只表音,由表音到表意便需要经过翻译、分析,是一种间接的转译符号, 这使得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分析的、逻辑的、实证的思维更为发达。 今天,世界文化已经进入当代综合发展的阶段。世界和中国,都有强烈的双向交流需求, 都希望在交流中互适互惠。这种愿望,不止表现在世界市场和社会一体化进程所激发的人才、 知识、经济和资本的交流共进,更表现在文化和思维对交流共进的迫切渴望。随着世界正在出现的学习中文和中国书法初热期的持续,中国文字思维将会怎样营养和影响人类,完全可以预期。也许这才是“孔子学院”最深刻的意义。 第二,中国文字和书法体系的变异性,在世界华语地区和一些周边国家扩散出两个泛汉语、泛汉文、泛书法圈,为中国文字和书法走向世界架设了桥梁,提供了经验。 由上亿人构成的世界华人和华裔的汉语社区,是中国文字和书法向世界播扬的桥头堡,早就存在了几百年。华人华裔圈的汉语、汉文和汉字书法,为了适应各自的文化环境,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异,这种变异了的汉语、汉文和汉字书法,形成中国文字和书法体系走向世界的第一个泛汉语、泛汉文、泛书法圈。 另外,在长达千年的历史时期内,汉字曾经是东亚地区的国际通用文字。在东亚汉文化圈内,汉字和记录日本语、朝鲜语等的准汉字和非汉字,以及契丹文、方块苗字、日本假名等 20 多个借源汉字创造出来的多民族文字,形成了“一文多语”“一母多文”的文字传播圈。在这个传播圈内,中国书法艺术一直不同程度地以变异形态存在着,发展着。其中日本、 韩国、新加坡保存得较好,中国书法在那里至今仍极有活力。这种以汉语、汉文为基础、为核心的“一文多语”文化圈,是汉语、汉文和汉字书法走向世界的第二个泛汉语、泛汉文、泛书法圈。 (摘编自肖云儒《中国书法的文化意义》) 材料三: 近代以来,特别是进入当下信息社会、互联网时代,中国书法受社会大变革、技术大发 展、知识大爆炸、风尚大迁移的深刻影响,发展业绩显著,但发展瓶颈也明显,挑战与机遇 同在。西学的进入,书写工具的变化,一度文化无用论特别是国学无用论、传统文化无用论 及浮躁肤浅学风、书风的盛行,商品化和市场机制的风行,加之对中国书法中以文人书法为 主体的文化书法这一主线疏于研究,认知缺失:所有这些,都在影响和冲击着当代和当下书 法发展。而后者格外突出,因而也格外重要。其重要性在于,中国书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 一个独特的、优秀的符号,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成 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发展和提升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和内容。因此,文化书 法的复兴,就成为书法界、文化界不得不直面的时代课题。 (摘编自孙月沐《中国文化书法的复兴之价值意义》) 1. 下列对材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